敬华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 展

6月18日—6月19日

敬华艺术空间

静安香格里拉酒店三楼

拍 卖

6月20日

敬华艺术空间

今年年初上博的“董其昌大展”被称为年度“不容错过的艺术盛事”,排队的盛况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正常进行的北京春拍季,“董其昌”又屡屡交上令人叹服的成绩单,为“董其昌热”再添一把火。有些人说并不喜欢董其昌的字,感觉很普通,又不漂亮,为啥别人那么推崇呢?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既然世人推崇董其昌,那一定有他的道理。

敬华春拍Lot

董其昌(-)?山居图

水墨绢本?镜片

出版:1.《中国书画收藏鉴定与投资学》P96,上海画报出版社,年。

2.《中国山水画源流探析》P35,上海画报出版社,年。

说明:印鉴参考上海博物馆《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第24、41章。

84×34cm.约2.6平尺

董其昌在绘画史上的地位是一块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指点迷津、金针度人,可谓无量。后人可以搭乘“董其昌”这搜宝筏,开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花朵。正如其挚友陈继儒所评:“狮子一法乳,散为诸名家。”中国美术史亦传有“画史两文明”的说法,分指董其昌和赵孟頫。

敬华春拍Lot

董其昌(-)?青山林抄图

水墨绢本?立轴

82×32cm.约2.4平尺

??董其昌《青山林抄图》,绢本水墨立轴,画上双题,古诗一首。左侧诗云:林抄不可分,水步遥难辨别。一片山翠边,依稀见村远。玄宰重题,这首诗是董其昌录唐代诗僧皎然的诗《望远村》,因其画中正有村舍林树,布置宛然,所以借皎然僧此诗为题,倒也应景。既录“题”,可见右侧两行是董其昌此首诗之句,诗云:青山新面目,老树换鬓眉。这两句也是借古人诗句,宋人于石咏雪句中正有此句。全诗不妨录示:天地混一色,楼高试卷帘。清山新面目,老树换须眉。夜皎月千里,晴暄雨四檐。岂无寒馁者,僵卧在穷阎。

??宋人于石的全诗是咏雪景,“新面目”,“换须眉”都是雪覆青山老树之景,由董思翁截取置于其图中,则意味迥异,“新面目”“换须眉”似春山生机蓬勃之景,匠心独具,诗也言借得巧妙。

??图绘一水曲折,将画面分成左右,左右峰峦对峙,草色树影,覆山压石,林下偶见村舍两间。全图水墨清润,用笔天真稚趣,皴法,树法都在墨韵水气中显得鲜灵而幽倩。

??明代董其昌执艺坛之牛耳,其书其画,并峙高峰,他是文人画的张目者,鼓吹者,既有实践又有理论,遂奠定盟主地位,其对后世中国书画的影响,可谓深远。入清以来,清初“四王吴恽”,皆奉董氏宗旨,康熙帝又一昧崇董,天下士子遂摹董者步董后尘者,蔚为壮观。

??董其昌之山水,远以董源巨然为法祖,近以黄公望、倪瓒为楷模,融会贯通,遂成其笔致清透平和的风貌,似此图,恬静旷远,用墨明清疏朗,敦和而韵润,是士子画追求中庸之趣的笔墨再现。董其昌又以佛家禅宗喻画,借画以“南北宗”之论,此论一出,直可号令天下,习画者自觉归附,崇山仰披,风尚遂有南盟之事。

??欣赏董思翁的画,切不可在形似貌似上立足,否则不得其奥妙,终不得其门径,他的画,得深入体会其意味与情趣,而这种意趣如腹中草草,又不得其要领,总得在诗文上有些基根,便渐得体会到宗伯大人话中的好处,越味越深,终至倾倒。

敬华春拍Lot

董其昌(-)?昼锦堂记

绢本?手卷

出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二)P,保利艺术博物馆,年。

28×cm.约8.0平尺

《昼锦堂记》是宋代欧阳修为曾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治理相州的丞相魏国公韩琦的昼锦堂而写的。欧阳文忠公在此记中以“昼锦”二字发挥,所谓白日锦衣,无比荣耀,是古今“衣锦还乡”的共有梦想,然而如苏秦之流炫耀富贵,不免庸俗,以此衬托韩琦富贵不骄,有“德被生民而公施社稷”之志,实为古今善文。

正因为《昼锦堂记》辞藻文意俱佳,所以同《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赤壁赋》等美文一样,深受宋以来历代书家所喜,以此文为载体的各式书法层出不穷,文以载道,书以传文,良有以也。明代董其昌就曾数次书写《昼锦堂记》,甚至还成绘制《昼锦堂图》。表现出对欧阳文忠公此文的极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a.com/nefyfyl/8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