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阅读+写作=快乐!

作者简介:黄颢,在职研究生学历,文学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广西中小学外语教研教学“先进个人”,广西“先进班集体”班主任,河池市“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现供职于河池市第二高级中学。喜欢在静夜里祈求心灵之灯,用拙笔记录下生活体会和感受,寻找精神快乐;愿用笔端敬余生,一句一梦织繁笙。有不少作品发表在广西教育报、河池日报、《河池教育》、《求学》、广西学习强国、河池文艺圈、红水河文艺在线、老鸟传媒、魁星楼在线(风物东兰)、翠屏文学沙龙、大环江文艺圈、原郷書院、壮美八桂等报刊及新媒体网络平台上,著有文集《粉笔人生悠着走》。系都安作协会员。

父亲和家里的水牛

文/黄颢

父亲离开我们已有二十六年了,流年尘封的好多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风干在我的记忆里,唯独他和家里的水牛的故事迄今还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唤起我对他的思念。

在几千年农耕文明进程中,牛与人类一道休戚与共,世代传承,所以牛是农民最亲密的朋友。鲁迅曾经赞美牛的品格“俯首甘为孺子牛”;“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由于牛的憨厚和成长习性,作为人类农耕文明发展的得力助手,牛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其它农家动物不可取代的。在农耕时代,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要养牛,一是用牛来耕地:犁田和耙田,二就是养牛要肥料给田地施肥,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养牛为家里挣得了不少的工分,就能分得更多的粮食。山区农村家里的牛一般不用来拉车或者拉磨。于我家而言,父亲养牛,用牛所挣得的工分,成了我们全家经济的主要支柱,在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牛解决家里部分温饱问题,全家人的生计与家里的水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各家各户根据自家的情况来养牛,有的家养水牛,有的家养黄牛;有的家养公牛,有的家则养母牛。为了方便管理,减少劳力的浪费,我们村屯执行统一放牧,轮流看管,因此,我们村都养水牛。由于母牛成本高,我家买不起,我们家一直养公牛。在中小学阶段,我们在上学之余和放假时段也帮父母放牧,尽力减轻他们的负担。牛也为我们的假日生活增添了一份乐趣和情调,每到草嫩叶绿之时,割草、放牛成了我们的必修课。牛给我们这个家庭带来了便利,也增加了财富;牛为我们的成长带来了印记,也平添了快乐。 

在我的记忆中,牛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从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年父亲离世,父亲一共养了三头水牛。父亲对家里的每一头水牛的饲养、照顾无微不至。草料是耕牛的主食,春、夏、秋三季,割牛草成了父亲耕田耙地之余的主要活计。耕地时节,早上七八点钟就牵牛到田地里,耕牛劳作了四个小时后卸耕,父亲将耕牛牵回家中,在牛栏里放上早已备好的鲜嫩青草,让牛一边进食、一边休息。自己匆匆吃完午饭后,立即拿上磨好的镰刀,挑上自编箩筐,将野外生长的鲜嫩青草割回家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春、夏、秋三季,几乎天天如此,乐此不疲。

说起父亲和牛之间的感情,就如同牧民和骏马或将军与战马一般,既是朝夕相处的伙伴,也是相濡以沫的战友,更是生活和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说父亲“爱牛如子”亦毫不夸张。

就拿他养的前面两头水牛来说吧。那两头水牛他买回家后,为了尽快了解它们的习性与他们建立感情,他天一亮就牵它们出门吃草,在牛吃草的同时,父亲也在附近割草,临近出工时间,他就把牛牵回家,将所割的草带回让在家的人不时给牛投放。每次耕地时,他会早早牵牛到田间地头,先让牛饱吃一顿,有力气后再干活。平时有事无事也要到牛栏里与牛“亲热”一下,“寒暄”一番。时间久了,人与牛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默契。当父亲对牛进行言语呵斥时,耕牛会像偶尔犯错的孩子,微微低下自己的头,似乎在向主人表达深深的歉意。当父亲在春日阳光下为耕牛梳理皮毛,耕牛会翘起牛尾、抬起牛腿主动予以配合。还会抖动牛耳、眯起牛眼,做出一副惬意无比的模样,一头庞然大物如此萌态十足,让人看了真的忍俊不禁。此时的父亲也面露慈祥、怡然自得,用手轻轻拍打几下牛的额头,以示鼓励和赞许。

春耕开始前,父亲常常早早准备好牛轭和犁具,农田里,父亲一手扶着犁梢,一手拿着鞭子,高声吆喝着,不用抽打,水牛自会奋力向前。牛和父亲的背后,犁铧轻松翻开一块块地,让人不得不佩服,水牛的力气真大,而父亲驾驭牛和犁具的技艺,是多么娴熟。

在所有家畜中,牛是最通人性的。父亲很爱牛,除了自家犁田耙地,若有人前来借咱家的水牛耕地,父亲定会很为难。不是父亲多小气,而是父亲担心,倘若把牛借给别人,别人是否也会像他这样善待它。父亲对牛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在我印象中,我常常看见,夏天一有空闲,父亲就会为牛驱赶蚊蝇;冬天,父亲还会买来豆饼给牛补充营养。村里,我家水牛的皮毛,不仅比人家的有光泽,而且力气特别大。

随着岁月的流逝,家里的老牛也步入了暮年。身上的皮毛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光泽,走起路来开始步履蹒跚,耕田、耙地的重活已无力承担。看着渐渐老去的耕牛,父亲常常独自黯然神伤,扶摸着老牛的头轻声叹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父亲不忍心等家里的水牛老死,决定将其卖掉换钱再买新的水牛。在出售老牛时,父亲迟迟不肯将牛绳交到买方手中,踌躇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父亲迫于无奈,在松开手中牛绳的那一刻,父亲像孩子似的蹲在地上掩面痛哭。老牛似乎也知道了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已经到来,恋恋不舍地眼含两行热泪,一步三回头,和深爱着它的主人作最后道别……

父亲养的最后一头水牛来到我们家时是牛犊,尚未驯化,还不会犁耙田,更恼人的是,它只会吃表面的嫩草。父亲又是一个执拗、迂腐的人,一旦他做出的决定就难以改变,做事也一样,他认定的事就会一做到底,故而让他把牛犊换掉,他绝对不肯。于是,父亲只能慢慢陪它成长,先把它驯化,然后不厌其烦地教会它耕地,至于它不擅长吃草,父亲就割草回家让它吃,长年累月愿意为它付出,春夏秋冬天天如此。冬天草枯了,父亲每天一大早就到山上或深沟里将家里水牛喜欢吃的树叶割来喂它,不顾严寒,风雨无阻,直到这头水牛成长,父亲也因长期劳累,加上贪酒成瘾,最终因突发疾病而驾鹤西去。

父亲把水牛视为生命中的珍宝。水牛秉性淳厚,稳重勤劳,犁地力大卖劲,这是父亲喜欢它们的原因。

父亲曾告诫我,作为农民的儿子,就应该学会农民的本领,否则,将来成了一名书呆子,书没有读好,地也不会种。我牢记父亲的教诲,只要有机会,我就学犁地。俗话说:“天干饿不死手艺人。”在我心里,犁地也是一门手艺。那时,父亲犁地时,我总爱在父亲身边。有时,父亲累了,我就去学犁地。犁地如搞学问一般,虽然不深奥,但是也是不易掌握的。要是把犁把撑高了,犁铧就会深深地陷入土里,牛拉不动,站着不走,甚至把犁拉断;把犁把压低了,土犁浅了,种不了庄稼。一定要撑正犁把,向左或是向右歪一点都不行,因为撑歪了犁把,就会犁冒干,有些地就没犁着,没犁着的地就荒费了。那时我根本就没有控制牛的能力,但是,我们家的水牛按照自己的本分教会了我犁地的本领。遗憾的是,因为长年在外读书,后来又在他乡工作,我就没有机会跟父亲学习耙田,现在再也没有机会学了,因为耕牛已经没有人养了。随着机械化耕作逐步普及,牛耕时代渐渐成为历史。

随着父亲的离世,家里的这头牛也因无人管养而被卖掉,父亲与水牛的情结也就戛然而止,父亲和牛之间的缘分也就此终结。

从那以后,想到父亲,我就会想到陪伴父亲的水牛,就像我看见水牛,就会想到父亲一样,每一次,这最深的乡愁,总在我记忆深处隐隐作痛。

在父亲的人生中,有一半多时间是在耕牛的陪伴下度过的。父亲和牛之间结下的“半生情缘”淳朴敦厚、温馨感人,谱写了一曲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之歌。至今忆起,仍令人动容、唏嘘不已!

投稿须知:一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a.com/nefyfyl/8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