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调研再探白药酒曲
白癜风治疗的好吗 http://m.39.net/pf/a_7004395.html 还记得去年“江家漆店白药”吗?那时我们初次聆听五小的江华国老师给我们讲述这一古老的酒曲制作手艺,第一次知道了如何采摘辣蓼花,如何制作白药。今天我们非遗志愿者一行在康莉的带领下走进了贤庠镇下庄村,亲眼目睹了白药的整个制作过程。 贤庠东乡人都爱喝自己烧制的番薯烧酒,做番薯烧酒材料之一就是白药,所以很多东乡人都会做白药。康莉的父亲是个酿酒师傅,家里每年都会酿酒,为了保证酒的品质,每年都是自己做白药酒曲,当然康家制作的白药当属上乘,康老伯说:“我家的白药发酵的时候,整个小巷里都会弥漫着一股香味,睡在白药埔房边会熏醉”。哈哈,足见老人家对自家白药的自信啊! 当我们走进康家院子时,辣蓼草汁已经熬煮完毕,一桶桶青黑色的液体还散发着热气,院子里有一股淡淡的味道,对!就是这种味道,初闻有点呛,习惯后觉得香,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小罐子里那两颗白白的小圆球来。 8月的早上,太阳烤得院子发烫,康老伯已是汗流浃背,在忙着把辣蓼花汁倒入早稻米粉里,进行搅拌着。老人家说,以前拌粉是用双手揉的,一天下来那个累啊,手臂酸疼,完成的速度也慢,现在用上了搅拌器省事多了,而且不影响白药的功效。搅拌和粉是有讲究的,和粉的时候水分不能太多,否则做出来的白药内部结构松散,空隙大,没药效,太少又不能成团,汁与粉差不多1:15的比例最为适合。 粉团搅拌好后,就是成形了,以前是一个一个用手搓成小圆球,既费时又费力,现在改良了,只见康老伯将粉团放入一个40*40见方的正方形木头框框里,康妈妈和村里来帮忙的大妈们一起把框框里的白药粉料填满、双手压实,然后取掉木框框就成了方方正正一块“薄豆腐”了,然后用菜刀切成3*3见方的小方块,有点像提拉米苏方块蛋糕,当然颜色不同。 接下来把这些小方块分两批放入面盆,撒上“白药娘”粉,像做红豆团滚米一样在盆里翻滚,直至每一颗小方块变成扁圆形,并且保证每一颗都沾上了“白药娘”粉,再依次排列在埔房。这里的“白药娘”粉也称“白药衣”,是上一年做的白药磨成粉,洒在白药上有利于新白药的发酵。 白药的埔房是让白药发酵的地方,地面上铺了厚厚一层稻草(小水草),稻草上铺了黑色遮阳布,这就是白药的床了,等白药整齐的排列好后,要及时的盖上麻袋,是为了不让白药的水分被风干又能保持一定的温度让白药发酵。至此,白药的制作已经完成,最关键的就是发酵了,也是手工艺人最不可掉以轻心的几天了。白药需要在低于32-35摄氏度的温度下才可以正常发酵,当埔房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时,白药会被“烧”,即没有酒曲了。 24小时后,掀掉麻袋,白药发酵后将在室内待72小时后,直至白药完全发酵,移至干燥阴凉处晾24小时,再搬至阳光下暴晒,一次性晒干,密封收藏,白药一般保质期一年,超过一年白药的药性就挥发无效了。康老伯说,好的白药白中带着一点黄斑,分量较轻,拿在手里轻轻一捏就碎。 二探白药酒曲的制作手艺,不仅了解了白药的制作过程,也再次感受了手工艺人的辛劳和智慧。千百年来,他们用简陋的工具,勤劳的双手,加上智慧的头脑,改变着生活,创造着奇迹,幻化着美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a.com/nefxgpw/4413.html
- 上一篇文章: 夏天来临,农村院子里种什么草能有效防蚊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