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bdfyy/bdfal/

爱文化·阅名著

6周读懂《红楼梦》

第四周

(二)《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茶具

1

青瓷茶具

在第四十一回“品茶栊翠庵”中,“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这里的“海棠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中“海棠式”是指该茶盘的形状,“雕漆”是指在胎体上层层上漆,然后在漆上雕刻花纹;“云龙献寿”是指漆器的花纹,为云纹和龙纹衬托着寿字。“成窑”指明代成化年间烧制瓷器的景德镇官窑,富有秀丽清雅的艺术特色,装饰性强,花纹多图案化,制作精致。“脱胎填白”之“脱胎”,指明永乐时期的瓷器佳作,胎薄如纸,釉层之内似乎已脱去胎层,器壁光照见影,可以透见指纹,“填白”是指其釉色“甜白”,呈色“白如凝脂,素犹积雪”。而小茶盘、成窑五彩小盖钟及脱胎填白盖碗都是明代成化年间官窑所产的青瓷茶具。

成窑五彩小盖钟

剔红雕福寿延年菱口盘

2

绿玉斗茶具

同样,在第四十一回“品茶栊翠庵”“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分瓜)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乔皿,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乔皿)’。妙玉斟了一乔皿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这段描述中所讲到的绿玉斗为造型上大下小的方形,单侧或双侧有把手的碧玉饮器,‘点犀(乔皿)’是以犀牛角所制茶杯,皆为古器珍玩,用这漫溢着丰富文化意蕴的茶具饮茶,饮的实是一片翩然古意。这亦是极其符合妙玉那高洁脱俗不凡的秉性。

3

小洋漆茶盘、成窑瓷杯

第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贾母花厅上摆了十来席,几上设有炉瓶三事,焚着百合宫香,“义有小洋漆茶盘,内放着旧窑茶杯并十锦小茶吊,里面泡着上等名茶”。洋漆茶盘的精致、成窑茶杯的古朴、十锦茶杯的秀丽、上等名茶的高贵,使贾母爱热闹的脾气、讲排场的习性及富贵身份,通过茶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红楼梦》中的一茶一具,无一不是细小而又精致的道具,点染着贾府令人目眩的生活。

茶品

1

七碗清风自六安

栊翠庵品茶,当妙玉捧茶给贾母时,贾母初以为是“六安茶”而不吃,当被告知为“老君眉”后方才吃。在明代屠隆《考槃余事》中记载:“六安茶品亦精,入药最效,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实佳。”在《中国茶经》里也有记载:“六安茶产于寿州盛唐,其中‘小岘春’最为出名。”“六安瓜片”则创自二十世纪初,其形似瓜子壳,色泽银绿光润带霜,汤色明绿清澈,香气清高馥郁,滋味醇和鲜爽,泡开后状若金色莲瓣,故声誉鹊起,迄今仍被视为珍品。

六安茶

老君眉

2

从来佳茗似“女儿”

第六十三回中提到了两种茶“女儿茶”和“普洱茶”。林之孝家的查夜查到怡红院,宝玉回答:“今儿因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玩一回。”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说:“该闷些普洱茶喝。”袭人、晴雯忙笑说:“沏了一盏女儿茶。”女儿茶,是普洱茶的一种,产于云南。关于女儿茶的来源,有两个传说。一说是在云南茶区,勤劳的各族妇女从古至今都是茶叶生产劳作的主力军,她们常常迎朝露、顶烈日、冒风雨、踏夕阳,早出晚归,采茶制茶。茶叶融入了她们的情感,寄托了她们的希望,采制的茶叶常被称为“女儿茶”。另有一说是相传乾隆皇帝到泰山封禅,要品当地名茶。因泰安并无茶树,于是官吏们选来美丽的少女,到泰山深处采来青桐芽,以泰山泉水浸泡,用体温暖热,献给皇帝品尝,名曰女儿茶。女儿茶茶色清沏剔透、碧绿娇嫩,饮之回味醇美,沁人心脾,留香悠长,素有“茶中精品”之美称。

云南女儿茶

泰山女儿茶

3

贾母偏爱老君眉

在上述讲到妙玉给贾母奉的茶是“老君眉”,贾母不吃六安茶,妙玉说:“这是老君眉。”贾母才吃。小说中有所提示,“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吃了酒肉”之后油腻太重,倘若饮了绿茶容易停食、闹肚子。所以,精于茶道的妙玉在旁说“知道。这是老君眉。”意思是告诉贾母“这不是绿茶。”这是清代颇为时兴的茶叶,人又称此茶为“寿眉”。关于这种茶的来源,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其是湖南洞庭湖君山所产的白毫银针茶;另一种解释认为其是福建武夷山的名丛。而根据最新的研究认为这种茶就是武夷山的名丛,该茶的汤色深色鲜亮,香馥味浓,其消食解腻的特点符合《红楼梦》中描述的特征。

4

嫩芽龙井细拨挑

第八十三回中宝玉到潇湘馆看黛玉,黛玉叫紫鹃“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宝玉下学就先到潇湘馆看妹妹,可见妹妹在他心目中的重要,自然妹妹也心领其意,用自己的“龙井茶”招待宝哥哥,从中亦可知宝哥哥在林妹妹心中的位置。作者正是在这种“节骨眼”上大作文章,既表现了宝黛之间的友情,又告诉读者这位生于江南苏州的林妹妹的饮茶习惯。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曹雪芹在江南生活过,又生于官宦之家,对龙井茶的珍贵当然知之甚详。《红楼梦》中写的是“国公爷”的后代,所以小说中写到龙井茶是很自然的事。

龙井茶

5

“枫露”缘来是清愁

《红楼梦》第八回,贾宝玉在薛姨妈处吃了晚饭后回到自己房中,茜雪端上茶来,宝玉吃了半盏,忽然想起早上的茶来,便问:“早起沏了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这会子怎么斟上这个茶来?”关于枫露茶,在清代顾仲《养小录·诸花露》有所记载:“仿烧酒锡甑、木桶减小样,制一具,蒸诸香露。凡诸花及诸叶香者,俱可蒸露,入汤代茶,种种益人,入酒增味,调汁制饵,无所不宜……”将枫露点入茶汤中,即成枫露茶。小说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境,仙姑以“千红一窟”茶款待他,并介绍道:“此茶采自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的宿露烹之,名曰千红一窟”。“枫露茶”与“千红一窟”遥映。枫叶色红,秋露着之,点点滴滴皆成血泪。以呼应日后宝玉祭晴雯时,提到的“枫露之茗”,用来再示血泪之悲。

泡茶用水

1

旧年雨水以煎茶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一节中就对茶有一段绝妙的描述。妙玉向贾母献茶后,但是讲究烹茶的贾母觉得好茶还不太放心,又问:“泡茶用的是什么水”,妙玉笑答“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用“雨水煎茶”还见于第一百一十一回,妙玉带了道婆到惜春处叙些闲话,惜春诚邀妙玉伴她一宵,书中写道:“打发道婆回去取了她的茶具衣褥,命侍儿送了过来,大家坐谈一夜。惜春欣幸异常,便命彩屏去开上年蠲的雨水......”作为一个修行人,妙玉烹茶所用的是旧年蠲的雨水,并且对茶叶、茶具比一般人更为讲究,让人好不艳羡,无怪乎人称“天国茶仙”。

“旧年蠲的雨水”

“收的梅花上的雪”

2

梅花雪水作烹茶

第四十一回:“……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蠲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在清朝时期乾隆皇帝品茶所用的水都是用专车从玉泉山上拉来的,由此可见从清朝开始品茶应该用什么水冲泡就已经成为了一种讲究。妙玉泡茶用的水是旧年蠲的雨水和梅花上的雪水,其实,这并不是曹雪芹故弄玄虚。古时,工业不发达,天空大气没受到污染,所以雨水、雪水要比现在洁净得多。因此食用雨水、雪水是常见的现象,故古人称雨水、雪水为“天水”。现代科学证明,自然界的水只有雨水、雪水为软水,而用软水泡出的茶,汤色清明、香气高雅、滋味鲜爽。古人视“雨水”、“雪水”为“天泉”,胜于山岩涌出的“地泉”,是有科学道理的。

知识来源

闫文亭,周跃斌.《红楼梦》与中国清代茶文化[J].茶叶通讯,,(02):33-35+38.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原网页,参与答题等活动~读书还有礼品拿,你不点一下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a.com/nefxgpw/4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