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援助 http://pf.39.net/bdfyy/bdfzd/220606/10949039.html

朱元璋登基称帝后,一大帮打天下时候的兄弟朋友高官厚禄、封侯赐爵,角色逐渐从出谋划策、沙场征战转变为治国理政、管理百姓。没过几年,朱元璋心中的对手就从落荒而逃的北元残余力量变成了昔日一同打江山的开国功臣们。

至于原因,第一,那些功臣,尤其是武将们,以前多是泥腿子出身,性格桀骜,居功自傲,“多行不法事”,让朱元璋很头疼;第二,朱元璋是个有极强权力欲的人,统治帝国的权力他并不想分给任何人;第三,太子朱标是个性格温和的人,以后未必能驾驭得了打江山的那群骄兵悍将;第四,以朱元璋老乡为主体的淮西集团实力太强了,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威胁到了皇权。

洪武初年,为了平衡朝堂势力,朱元璋有意扶持以刘基为首的浙东集团与根基深厚的淮西集团抗衡。但是刘基爵位只是诚意伯,官职只是统领言官的御史中丞,浙东集团的实力与淮西集团相差太远。很快,刘基被排挤,辞官回乡。随后,浙东集团的杨宪被朱元璋提拔为中书左丞相,成了中书省的实际掌权人,随即与淮西集团首领、仇人李善长整日明争暗斗。可惜,杨宪很快败下阵来,被朱元璋斩杀。

洪武六年(公元年),李善长推荐胡惟庸为右丞相,朱元璋准奏。

虽然已经做了三年的中书省参知政事(协助中书省左右丞相处理朝政的官员),但是胡惟庸无论从资历、功勋、才干各方面,都是不足以担任中书省右丞相的。胡惟庸年投奔朱元璋,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县)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太常寺少卿、太常寺卿等官职。胡惟庸既不是徐达、常遇春那样征战沙场的武将,也不是朱升、刘基那样出谋划策的谋臣,也不是李善长那样稳定后方供应粮草的左膀右臂,他在朱元璋统一江山的战争中,做了十年的地方官吏,而且品级不高。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的时候,爵位更没有胡惟庸什么事。胡惟庸之所以步步高升,最主要的就是他与李善长的关系。胡惟庸和李善长都是濠州定远人,算是老乡。据说李善长开始重视胡惟庸,是由于李善长爱吃河豚,而胡惟庸善于烹饪河豚。胡惟庸升任太常寺少卿,初步进入朝堂高层,还是他以三百两黄金贿赂李善长,才获得了擢升。

胡惟庸升任右丞相,李善长和淮西集团还以为圣眷正隆,朱元璋也要听从他们的意见。

殊不知,朱元璋不仅撒下了网,也开始磨刀,就看用胡惟庸做饵,能钓起多少大鱼了。

为什么要利用胡惟庸这颗棋子,这是朱元璋一石数鸟的毒计。

首先,胡惟庸根基浅薄,即使做了丞相,在朱元璋眼皮底下掌中书省大权,几年的时间也翻不出多大的浪花来,收拾起来很简单。同样做丞相,李善长和徐达二人,就会让朱元璋如坐针毡。因为李善长是淮西集团的执牛耳者,根基深厚,人脉极广,势力庞大;而徐达更是智勇双全的开国第一武将,在军中威信极高。所以,尽管洪武三年朱元璋拜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但是很快朱元璋就利用淮西、浙东两大集团的对抗,在洪武四年正月,将李善长罢相;又以徐达为将,常年领兵在外与北元征战,远离权力中心。随后在洪武四年十二月,徐达不再兼任右丞相。胡惟庸的影响力比起这两人,天差地别,所以朱元璋不怕他闹出多大的事来。

其次,正因为胡惟庸根基浅薄,势力弱小,他手握大权后,必然会拉拢各方,培养自己的势力。等朱元璋收网,拔出萝卜带出泥,正好可以株连一批文臣武将,尤其是淮西集团。胡惟庸大权独揽后,果然如朱元璋所料,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朱元璋不但没有立刻追究,反而在洪武十年九月,擢升胡惟庸为左丞相,真正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胡惟庸志得意满,结党营私,不断利用同乡的关系拉拢淮西集团的文臣武将,比如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还有御史陈宁、都督毛骧、明州卫指挥使林贤等人,又和李善长结成姻亲关系,还试图与另一同乡徐达交好。

再次,胡惟庸是淮西集团的人,为人又阴险深沉、睚眦必报,手握大权后,必然会排除异己,打击政敌,尤其是浙东集团的大臣,而这正中朱元璋下怀。朱元璋本就试图打击、诛杀一部分文臣武将,但是天下初定,又大封功臣,不太方便亲自出手。胡惟庸排除异己,也相当于帮了朱元璋的一个忙。果然,胡惟庸骄横跋扈,专恣擅权,“生杀黜陟,不奏径行”,就连武将之首的大将军徐达,胡惟庸也想陷害。浙东集团的首领刘基生病,朱元璋派胡惟庸前往慰问,结果就是刘基中毒而死。朱元璋借胡惟庸之手,做成了自己不好下手的事。

又次,胡惟庸人品低劣,能力不高,容易犯众怒,要收拾他很容易抓把柄,而且可以顺应民意,安抚人心。果然,胡惟庸大权在握后,贪污纳贿,张扬跋扈,贪功委过,瞒上欺下。全国各地想升官发财的官吏和犯罪失职的功臣武夫,纷纷投靠胡惟庸,给他送去金帛、名马和各种珍玩宝物,多到“不可胜数”。胡惟庸的儿子坐马车在闹市中肆无忌惮的奔驰,不小心坠车摔死,胡惟庸不问青红皂白,就将驾车的人杀死;占城国派使者进贡,胡惟庸居然不报告朱元璋,朱元璋得知后大怒,胡惟庸又把责任推给礼部;胡惟庸还胆大到私自使用黄罗幔帐,用金龙凤纹装饰,勾结文臣武将意图谋反。朱元璋将胡惟庸定罪之后,诏告全国,百姓对胡惟庸的奸恶早已深恶痛绝,果然对朱元璋诛杀奸臣交口称赞。

最后,以胡惟庸为恶做借口,废除丞相,大权独揽!这才是朱元璋最想做成的事情。丞相这个官职,历史上存在了多年,在多个封建朝代都有极大权力,协助皇帝处理一切军国大事,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与皇权多有冲突。比如汉武帝时期,田蚡为丞相,大权独揽,随意提拔自己的心腹做官,汉武帝有一次就生气地对他说:”你要任命的官吏任命完了没有,朕也想任命几个官呢!“朱元璋诛杀胡惟庸之后,废掉了丞相,不再设中书省,而是由六部直接向皇帝上奏国家大事,这样皇帝真正做到了大权独揽,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最后的结局非常符合朱元璋的预期,胡惟庸一案,持续追查了十年之久,株连者共计3万多人,其中包括李善长、赵庸、郑遇春、唐胜宗、费聚、陆仲亨等一位公爵、二十一位侯爵,一大批开国功勋被连根拔起。另外,朱元璋借机罢丞相、废中书省,由六部长官直接向皇帝报告国事,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朱元璋城府深沉,眼光毒辣,又是从尸山血海走过来的皇帝,不做则已,出手就是斩草除根。胡惟庸也就是他手中的一颗棋子,牵线傀儡而已。利用完毕,自然是兔死狗烹的下场。

欢迎讨论,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a.com/nefxgls/8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