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m.39.net/pf/a_7296127.html
舌象学概括起来包括舌体、舌质、舌苔的改变。从舌象学可以初步诊断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脱垂、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和溃疡、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前期。板状舌体:此种舌体平直宛若木板,伸缩自如舌尖椭圆,系脾胃虚弱之象。临床多见于浅表性胃炎及浅表萎缩性胃炎。香蕉舌体:舌体圆细而长,状若香蕉,尖细根粗,体窄而厚,舌体伸出向下微弯,形若香蕉。舌体表面不平,附着颗粒状物,如谷粒撒于舌面。此种舌体为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乃脾气大伤胃阴耗损之象。胖鱼舌体:此种舌体临床多见,舌体宽大肥厚,膨胀满口,其状愚笨。其病机为湿浊内蕴,日久化热,湿热郁蒸而成。此种舌体多伴见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萎缩性胃炎进展期。锯齿舌体:舌体偏薄偏长,边有齿痕,齿形清晰。此形舌体为气阴两虚,内有虚火所致。糜烂性胃炎、溃疡病、疣状胃炎、胃粘膜脱垂等疾患常见此舌。舌质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如下五点:红绛亮带舌:舌质红绛兼紫,舌体两边颜色稍浅,表面有津液敷布,望之反光,形成周边约0.5cm的亮带圈,老师将此亮带圈命名为“舌周边瘀血带”。此亮带舌为重度萎缩性胃炎的典型舌象,胃腑的其他疾患少有此舌。猪腰舌:舌质色深紫,无苔,舌面有津液敷布,光滑如镜,状若猪肾切面。舌之根神俱无,常有舌痛或灼热感,此为瘀血明征。此种舌象常见于萎缩性胃炎的进展期,或不典型增生,或癌前病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裂纹舌:舌面中间有纵断裂,形成小沟,舌质颜色紫绛,或淡紫色,此为胃深部溃疡的征象。粟粒红舌:此种舌体,舌尖成椎体状,红赤无苔,表面铺有细砂状粟粒,常为十二指肠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的外候。龟背舌:舌面纵横断裂,形成近方块样突起,状若龟背之纹,其色赤红,有的上敷薄白苔。此舌临床少见,其涵义有二:一是中晚期肿瘤性疾病,病势深重之候;二是先天遗传,查无病证,是一种遗传性舌质。舌苔常见:晚秋老云苔,苔厚色白而腻,状如晚秋老云,深层透以黄褐之色,层次不清,舌体偏瘦,舌尖紫红。此种舌苔乃脾胃气败,阳气欲竭,阴液将涸,为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的舌象。斑块剥脱苔:此种舌苔,苔白或微黄,成块剥脱,界限分明,若胃病日久见此舌苔,候病势较重或将欲癌变。从众多的病例所见可知:舌质愈红愈无苔,病势发展愈快愈险恶,这在判断萎缩性胃炎进展过程中是一个极为关键性的指征。舌质失去苔的保护,证明胃气将绝;恰恰相反,当病势好转,舌质随之变淡,舌苔渐生,则呈现有神有根之象。萎缩性胃炎反映在脉象上,非常微妙,有时从脉辨病,有时舍脉从证。脉来沉细、沉弦多为脾胃病轻症或重症之缓解期,若脉来洪大有力,多为萎缩性胃炎加速进展期,或癌前病变,或早期胃癌之病理反映。通常按脉学理论言之,久病当虚,脉已应之,应当见诸沉伏缓弱,才谓脉证相符;今脉来反躁,此脉证殊异,不能理解为病人元气未伤,脉来有神,药到豁然而愈,乃是机体内存在异乎寻常的病态因子,此乃格阳脉象。其因基于阴不内守,孤阳外越,有如强弓之弩,切脉经验证明,萎缩性胃炎凡脉来洪大或弦数,可见三种病象:1.萎缩性胃炎重度期并伴重度肠上皮化生改变。2.早期发现胃癌。3.体内隐藏着其他肿瘤。

中医辨证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其中关键的弄清后四个字就行,虚实寒热。前四个字太虚不好把握,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可以举—大堆症状和现象,归之为一,推之为千,握者,难也。不如脉舌,舌质红即可断为热或偏热,用寒凉药就无大错;舌质淡白即可断为寒或偏寒,用温热就无大碍;苔腻偏湿、苔干偏燥亦是明见。大旨为此,亦可细究诸如。(1)舌淡当温病可否温阳,何时可以用温热药?临证最可凭的是患者舌质。如舌质不红,或淡胖多齿痕者,则可以大胆遣用温阳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肉桂等。在治疗过程中,还应随时查验舌质变化,若舌质由淡转红,齿痕减少,则应将温热药减量或停用,以免过用伤阴而变生他证。(2)苔黄当消一般认为,苔黄为热,当清,此为常法。据我临证所见,舌苔黄或黄厚,主要是胃中积滞所致,应以消法为主,或在主方中加神曲、麦芽、莱菔子,或配伍保和丸,效果明显。不可过用苦寒清热,因“脾胃喜温而恶寒”

(3)苔腻当化中焦湿滞即见腻苔。何谓“湿”?这是中医特有的概念,西医没有检查“湿”的方法,更没有治湿的办法。中医采用芳香化湿的方法有特效,常用白蔻仁、砂仁、藿香、佩兰等,如苔腻而厚,可加用苍术、麻黄、草果仁。一般来说,舌苔退了2/3即可,不可过用,以免化燥伤阴之弊。(4)苔少当养杂病所见到的舌苔少,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先见到舌苔剥落,逐渐发展到苔少,最后出现无苔,或如猪肝状的舌象,甚至舌体裂口疼痛,或兼有口干少津,食不知味,双目干涩,大便干结等。此种苔少舌象,多属阴亏血虚、津液脱失,概宜养阴、养血、养液,药以甘寒为主,如石斛、麦冬、生地黄、山药、玉竹、天花粉之属,并守方坚持,定会收效。

关于脉象主要按有力无力、是大是小、是粗是细就可以断虚实,有力而大且粗为实,尽量少用或不用温热补药,否则易犯实实之戒;无力而小且细为虚,可以用补药养血益气温阳,慎用或不用苦寒活血通泄攻下之药,以免犯虚虚之戒。大旨为此,随着临床经验增多,还可以继续细化:诸如右寸沉无易患颈椎病;双寸浮滑有力多见头部火旺;双关如豆,肝胃不和,柴胡剂处之;右关沉弱多见脾虚或胃部手术过;脉弦细如梗必见肝病;左关洪滑有力必见肝郁火盛,男子右尺滑数多见下焦前列腺泌尿系症状;女子右手尺不足,沉弱者,兼舌淡胖,不论有无瘀血,则必有少腹冷,腰寒凉,白带黏少而清稀,此为子宫虚寒,易用暖宫药如淫羊藿、小茴香、良姜、苍术及补肾药熟地黄、菟丝子、牛膝、枸杞子,气虚加黄芪,血虚加当归,瘀血加桃红等。据脉用方施药,方便直接。

总之一句话,把住舌脉,即可确定寒热虚实,再参合问闻二诊,大体就可以确定了,处方用药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不会出原则性问题。要想把病看得更好,那就是经验技术的问题了。关于察舌按脉,吾确实不精,仅此而已,班门弄斧,希望以后能学到高明者简单实用的脉舌秘诀。

望诊包括神色形态几个中心内容,但尤以色诊、舌诊为重点。

初涉临床时往往会强调问诊为四诊的第一位,难以领悟望诊的精义,超越语言表达所提示的信息,久经实践则渐能感悟到“望而知之谓之神”确非诳语,而“五色诊”的启示,尤胜于望神情、形体、动态。

马某,男,47岁,司机。

患胃病近10年,4年前查胃镜为胃窦部浅表性炎症,2月前钡餐x线检查示胃窦部肥厚性胃炎。刻诊:胃脘部痞胀隐痛不适,食后明显,时有嗳气,泛酸不多,口干而粘。舌红,苔淡黄薄腻,边有剥脱,脉细。证属胃虚气滞,湿阻热郁津伤,治以半夏泻心汤化裁。

处方:太子参10g,黄连3g,黄芩6g,法半夏10g,炒枳壳10g,干姜2g,厚朴5g,陈皮6g,竹茹6g,芦根15g,石斛10g,瓜蒌皮10g,砂仁3g。加减治疗2月余,症状基本消失。本方除取苦寒清热之黄连、黄芩与温中和胃之干姜、法半夏同用外,还妙在半夏、厚朴与芦根、石斛相伍,燥湿不伤阴,养阴而不助湿,故能获得预期效果。

咨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a.com/nefrybw/8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