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独牛耳
散文 菁菁独牛耳《人民作家》 陈劲松 不知道其他地方怎样,在我们这里,谷雨时节的蔬菜是真多啊。尤其是叶菜,一阵春风拂过,韭菜、芹菜、茼蒿、小青菜、生菜便扑啦啦地招摇起来,欲滴的绿,哪里需要吃到,只看在眼里便俱是满足了,全然忘了这个时候其实还是牡丹姹紫嫣红的季节。 前些日子日去乡下看个朋友谈点事,得空了在屋子四处转转,见院子各个边边角角的地里,连屋檐下小路边树根旁都被长上了蔬菜,满眼都是翠生生、绿盈盈的,定睛再看,大多都是莴苣,粗粗细细、高高矮矮的,却都笔直精神地立在地里。 虽说不是花草竟也都是春意盎然,惹得人又是挪不开脚步,在地里侍弄这些的老妈妈大概见我是真爱吧,除了给我讲解这些菜的来路去处,还忙不迭地给我弄了一大袋生菜和刚生苔的莴苣,嘱咐着再过一个星期莴苣会长得更好。说是这东西不娇气,好活好长,有点水有点肥便能长到来不及吃,一遍一遍地约“你要来呀,给你弄了带回去,我们吃不了”。 说这些的时候,我看见老人一脸的安逸、自豪、满足、陶醉。这个七十多岁的人,守寡三十多年,独自一人把几个儿女带大,如同这地里的莴苣,稍有些水和阳光便能生生脆脆地把日子过了下来。 几个星期过了,没能再去叨扰似乎都感觉欠了老人家一份情谊,心下总是念念不敢忘…… 那晚一天的雨,随风潜入夜,打开手机才知道已是谷雨时节。朋友圈的日签上说,“雨生百谷,生浮萍、牡丹、樱桃,生一切亮晶晶的、朝气蓬勃的事物。”中国人认为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唯一将物候、时令和稼穑农事紧密对应的节气。 我是喜欢这个时候的慢慢的雨的,细细的、缓缓的兀自落着,不急不徐,不躁不闹。 随着这节奏准备早餐,几片沾了加了一把小葱的鸡蛋液煎香的馒头,两个水煮蛋,碟子里是两根莴苣切成的丝,只放了些盐,滴了点麻酱油,也是色香味都全了,要是再切了些姜丝在里面,就更是美了。 再泡上一壶茶,坐在后阳台的藤椅上,看着窗外雨中摇曳着的绿,吃着,喝着,跟小猫聊着……这个时节的蔬菜里,我是尤爱这莴苣的,我们家里跟着父亲都叫做生菜。总是不太明白这里的说法,百度了一下,其实是有不同的,吃茎的叫莴笋,吃叶的叫生菜,莴笋可以叫生菜,而生菜却不能叫莴笋,但都可以叫做莴苣。据说莴苣是头年冬天栽上,第二年开春才慢慢地生发开来,会盘算的农家会间隔着日子栽,免得开春能吃了来不及吃就要老了,品种也是有不同。 大棚里那种粗壮肥硕的虽说嫩,却是已没有了莴苣那种独特的味道,据说还施了激素。唯有农家自己田里慢慢长出来的,才是味道十足,真正的有那种莴苣独有的味道的:淡淡的苦、微微的甜,恰如日子。 宋·王之道诗云:“菁菁何所有,莴苣独牛耳。从苦可自珍,供盘况潇洒。银条直且甘,风味胡伯始。”真是恰到好处。 现在想来一生历经波折的父亲也是爱这个的,记得有时候他是什么作料都不加也能吃的。 那时候,每年在莴苣上市的时候,父亲总会给我们做几顿莴苣香肠饭。香肠切片焯了水,跟米一起做一锅饭,新鲜的莴苣叶子切细用盐逼下水分,待饭快熟时拌进饭锅里即可静等饭熟。 放学回家的路上,远远地就能闻到那特有的香,不用猜便知道那一定是我们家里的,脚步必定会更加快点的。在没有电饭煲前,灶上做的更是味美无比,特别是那锅巴格外的香且脆,挑食的我也会多吃不少。 这时候我们还会等着下一种菜饭:待秋风起来了,父亲定会拿扁豆给我们做几顿扁豆排骨饭。我们就这样在这一年又一年的期待里,一个个被喂养成人。 我们家里还会拿莴苣叶、莴苣片做蛋汤喝,或者用莴苣切丝切片凉拌。莴苣切丝加上几个鸡蛋,一勺菜油一小撮盐,又能做出明黄翠绿的一盘莴苣炒蛋,这些都是父亲极喜欢的下酒菜。写下这些的时候,收到了来自浙江的礼物,一包野生龙井茶,这是父亲极爱的、小时候听不懂的雨前茶。民间有谚云:“谷雨谷雨,采茶对雨”,因此时的绿茶细嫩清香,味道最佳,故谷雨品新茶,相沿成习。等自己爱上茶时才知道这是谷雨时节大自然给我们最深情的礼物:也是微微的苦,淡淡的甜…… 料想那时的父亲也就像此时的我,在这一杯一碟里忽然就品出了过去的点点滴滴。也终于知道,总有一些东西,要用消失来证明它的珍贵;很多我们以为的天经地义,其实不堪一击,过往的平凡日常,原来都闪着金光。 那些平常的不起眼的琐碎日子,就这样成了永恒。 《人民作家》公告 (点击标题查看) 1、《人民作家》第一批会员名单 2、《人民作家》第二批会员名单 3、年度《人民作家》会员名单 特别推荐 (点击标题阅读)1、为什么说“从小一观,到老一半”?教育专家给你科学解答!2、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3、为什么一代代母亲都没有进化? 4、请保持一种原始的正义感。5、真正聪明的人,一生都在断舍离。6、孩子之间拼的并不是智商,而是时间。7、不要把生命活成一场无尽的等待。8、糊涂智慧比聪明更重要。栏目主编:陈劲松责任编辑:王紫瑞文/陈劲松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人民作家》运行负责人、常务副总编。 每周一期周六发布(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封面文章 我倔强了半个多世纪的腰(四川 梁生龙) 散文 菁菁独牛耳(江苏 陈劲松) 平野菜花香(江苏 朱云) 记忆中的庙会(江苏 田岑) 小说 流水线上的柴班长(贵州 郭运伯) 上期目录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封面文章 有人的地方才有神(山西 康信明) 散文 一张老照片(北京 左辉霞) 艾香里的故事(江西 吴明月) 翡翠谷(浙江 王九如) 你这丁香般净美的女孩(浙江 魏华辉) 投稿须知 投本平台的稿件谢绝在其他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a.com/nefyfyl/8471.html
- 上一篇文章: 枫笛SRMVW双功能麦克风多一
- 下一篇文章: 央视ldquo段子手rdquo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