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丸对我们来说是一味耳熟能详的经典药方,使用历史有数千年之久。起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的四逆汤和理中汤,宋代的时候《太平惠民和剂局》将四逆汤和理中汤这两个方子合二为一且进行丸剂工艺加工形成了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可以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呕吐、泻利、四肢不温、饮食不进等等。

时至今日,附子理中丸这味古方在现代临床治疗上亦有广泛的应用。在实际临床中,附子理中丸常常可以应用于腹泻、慢性结肠炎、胃溃疡、胃炎、肠应激综合征等消化系统疾病。另外,附子理中丸对治疗咳嗽、呃逆、糖尿病高血脂、口腔溃疡、特发性水肿等亦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附子理中丸

制附子、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

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口服。一次6克,一日2·3次。小儿则根据年龄适当减量,用成人的1/4或1/3量,可用开水化开丸药,待温,加糖适量调服。

口服固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60克/瓶/盒。

方解

制附子

干姜

党参

白术

甘草

附子理中丸是治疗脾胃虚寒证的一首方剂。方中制附子温补脾肾之阳,祛寒湿止疼痛;干姜温运脾阳,止呕止泻;党参补中益气,白术健脾燥湿,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重点在温补中焦阳气,散寒止痛止泻。

功效

1

温中健脾

★附子理中丸的主要成分为党参、附子等中药组成,具有温中健脾、补气健脾、温阳祛寒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的人群,同时伴有呕吐泄泻、脘腹冷痛、手足不温等症状的脾肾虚弱的人群。

★一般脾肾虚寒的人,脾虚也肾虚,脾虚寒的表现为胃里量,不要喝冷水,用手传递热量较舒服。肾虚寒主额主要症状为腰和小腹部位感觉凉,而且大便糖稀,稍微着凉就会拉肚子,如果肾虚寒严重的患者,需要服用四逆汤。

2

脾胃两虚

★附子理中丸具有治疗脾胃虚寒的功效,专门针对中气不足,脾胃不和的人群。对于脾胃虚寒、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气弱、大便糖稀的症状有所缓解,适合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引起的一些脾肾两虚的症状。

3

补气祛湿

★它的主要成分有干姜、甘草、制附子、党参、白术。党参可补中气,它作用于脾胃之中。白术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干姜有祛脾胃虚寒的作用,甘草有补脾之气的作用。在服药期间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以免造成脾胃堵塞的现象,使得药物无法发挥作用,配合山楂泡水效果最佳。

作用

01治疗胃炎

附子理中丸治疗胃炎,它具有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慢性消化不良的作用,它里面含有的成分具有保护胃部粘膜的作用,健脾的同时也有养胃的作用,临床上用附子理中丸加黄芪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应用效果显著。

02治疗阳痿

附子理中丸治疗阳痿有一定的作用,它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可以治疗肾虚、脾胃虚寒,祛除体内的寒气以及湿气,对于性功能也有一定的功效。

03治疗腹泻腹痛

附子理中丸有治疗腹痛腹泻的作用,如果是慢性腹泻,用附子理中丸配合人参健脾丸效果更佳,也可以用参苓白术散配附子理中丸使用,效果也一样的好,同时它还有镇痛的作用,可以提高脾虚人群的免疫功能。

04治疗过敏性紫癜

附子理中丸在临床有治疗窦性心动过缓、过敏性紫癜,复发性口腔溃疡等的作用,如果有过敏性紫癜的症状发生,可以服用附子理中丸来缓解症状,服药期间饮食以清淡为主。

05调节肠道

附子理中丸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胃张力,加速胃的排,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同时它可以抵抗乙酰胆碱引起的回肠痉挛、抑制肾上腺素引起的回肠运动。

06增强免疫、抗寒能力

有报道显示,附子理中丸有抗寒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对脾虚寒以及怕冷的人群,可以增强脾胃功能,同时抵御寒冷的能力也会增强。

注意事项

1、服药期间,饮食以清淡为主,吃易消化的食物。

2、发热、感冒、过敏体质的人群不宜使用。

3、孕妇、哺乳期、儿童、高血压、脑血栓、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患者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4、服用2周无效应立即就医,吐泻严重者应及时就诊。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a.com/nefxgls/8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