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读请听喜马拉雅音频

辩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证,证据也。

第一、人体如何排病的证据。何种邪气影响人体排病,是湿热、水饮或瘀血,人体是有从体表排病的趋势,还是从里通过大小便排出病邪的趋势,根据人体排病趋势如何协助人体一把;

第二、能量出现各种失衡的证据。察色按脉先辨阴阳,诊脉主要诊断血管里气血的充盈度,气血弱是三阴证,气血还可以是三阳证。通过脉诊、症状判断人体是阳气弱(相比较右脉弱)或是阴血弱(相比较左脉弱)

下面通过《伤寒论》条文和案例逐一分析。

1、桂枝甘草汤。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4两,炙甘草2两。

是心阳能量不足引起的心悸。

2、小建中汤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二两胶饴一升

是中焦阴血不足。

3、理中丸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党参,干姜,生白术,炙甘草各等份。

小建中汤是中焦阴血不足,理中丸是中焦阳气不足。

案例

女士50岁

失眠,胳膊皮肤起红疹,很少出汗。

艾灸推拿腹部,40分钟后,全身出汗,浑身轻松,然后想睡觉。

艾灸推拿腹部就是补充中焦能量,能量足了人体自然会把气血输布到全身。

4、葛根汤

太阳病,項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葛根4两,麻黄3两,桂枝2两,生白芍2两,生姜3两,炙甘草2两,大枣12枚。

案例

女士55岁

有颈椎病,医院用葛根汤,无效,诊其脉,沉细弱,尤其左尺脉弱,用小建中汤治疗两周,再用葛根汤治疗痊愈。

我们不能说葛根汤治疗颈椎病,这样会误导初学者,见病治病、或按病索方是治不好病的。

5、桂枝加附子汤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发汗遂漏不止,是能量消耗;恶风,是寒证,号脉右手脉弱,脉证合参,阳气弱,加附子增强阳气。

6、乌蛇荣皮汤

生地30,当归30,桂枝10,赤芍10,川芎10,桃仁10,红花10,丹皮15,紫草15,首乌、蒺藜各30,白鲜皮、乌蛇肉各30,炙甘草10,生姜10片,大枣10枚。

桂枝汤、桃红四物汤、首乌蒺藜。

虽然李可老中医按着这个经验方治好了很多皮肤病,但我们不能这样宣传“乌蛇荣皮汤治疗皮肤病”,这样很容易误导人。

下面这个案例,患者能量可以,患带状疱疹,直接用大柴胡汤加减去其湿邪、食瘀而治愈。

案例

45岁,男士,带状疱疹

-03-16就诊。

脉诊:左脉沉细涩,右脉寸关稍有力,尺脉弱。

舌诊:舌质红,稍裂,苔黄腻。

症状:

身高一米六五,体重九十公斤,年12月16日出生。

春节患带状疱疹,涂药后皮疹下去,当前神经疼,早晨七点到九点疼的厉害,晚上五点到十点疼的频繁,有烧灼感。

其余大便可以,睡觉,吃饭可以。

辨证:

壬子年出生,木太过之年,司天少阴君火。

早晨七点到九点是少阳。下午5到10点是阳明病与太阴证欲解时,大柴胡汤加减。

方剂:

柴胡30,党参15,苍术12,黄芩10,白芍15,半夏12,枳实12,厚朴20,大黄10,大枣七枚,生姜七片。

水煎服7剂。

-03-23

脉诊:左脉沉细,涩脉消失。右脉寸关沉细弦,尺弱。

舌诊:舌边红,黄腻苔消失。

症状:上午疼痛消失,晚上7~10点偶尔会痛,烧灼感减轻八层。服药每天大便7~8次。内眼角有皮疹。

方剂:上方加栀子,当归。去黄芩。

柴胡30,党参15,白术12,栀子12,当归12,白芍15,半夏12,枳实12,厚朴15,大黄10,大枣七枚,生姜七片。

水煎服7剂。

★★★

六经辨证是中医辩证的准绳,它阐述的是生命内在规律,需要反复揣摩。

1、能量第一位,三阳证与三阴证同时存在时,先处理三阴证,再处理三阳证。

2、急则治表,缓则治本。三阴证也有承气汤的机会。

3、抓大局原则。

4、治病的主体是人,中医是辅助人体,观察人体的排病趋势,顺势帮人一把。《黄帝内经》:“无代化,无违时”,顺应人体内在调节机制,顺势而为,道法自然。越过人体的调节机制去理解药物理解治病,这是西医的做法,结果经常是病没有治好,却把人体伤害了,一时或有缓解,却小病治成大病,一病治成多病。

李可老中医在其书《李可老中医危急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中说:“有此领悟,伤寒六经辩证之法,统病机万病之牛耳,则万病无所遁形”。“病”可以有千重种万种,但病机则不出六经八纲之范围。正是内经“知其要者,一言而中”的明训,执简驽繁,万病一理。临证之际,不必在“病”名上钻牛角,不但不考虑西医的病名,连中医的病名也无须深究。胸中不存一丝先入为主之偏见,头脑空明灵动,据四诊八纲以识主证,析证候以明病机,按病机立法、遣方、用药。仲景学说是中医学活的灵魂,也是破解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难症痼疾,师法仲景”是我一生的座右铭,愿与青年中医共勉。

根据医圣张仲景总结的六经辨证,不断研习,我们可以成为治病高手;若跟随中医西医化道路,不但成不了治病的高手,可能成为一个不会看病的伪中医。

初学中医方剂,先学习《伤寒杂病论》,最好结合中医外治法、站桩与研习方剂互参,学习中医主要是感悟生命,人体排病的趋势,能量的失衡,如何协助人体一把。

学习《伤寒杂病论》,先把每个条文理解感悟清楚,最后面对临床时,要么根据一个方剂加减,或两个方剂或三个方剂合方加减,因为临床是复杂的、动态的。

参考书籍:

刘希彦老师的《大医至简》第二版。

傅元谋老师《听名师讲伤寒论》。

王付老师《经方合方辩治疑难杂病》。

读经锻炼

感悟中华文化之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a.com/nefsltx/6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