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页图书

鹤见俊辅权威传记;

鹤见俊辅=创造了战后日本;

欲真正了解现代日本,必要了解鹤见俊辅;

孙歌作序,许知远、李永晶鼎力推荐

书名:《鹤见俊辅传》

著者:[日]黑川创

书号:-7---4

出品方:一頁folio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张涛任建辉

出版时间:.7

定价:88.00元

装帧:精装

开本:32

尺寸:mm*mm

印张:18.5

◎编辑推荐

※战后日本思想界旗帜性人物鹤见俊辅权威传记

※以九十三年的传奇人生,折射20世纪日本知识分子的心灵秘史

※传记作者自幼时起在鹤见身边度过半个世纪,掌握第一手资料,收入大量珍贵照片

※著名学者孙歌作序推荐第46回大佛次郎奖获奖作品

1.鹤见俊辅出身于日本显赫的家族,却因为过于严格的爱而反叛,早早地便出入花街柳巷,直到被大岛渚改编成电影《感官世界》的阿部定事件吓到。

2.他在哈佛大学跟随哲学大师卡尔纳普、蒯因学习,却因为珍珠港事件,被迫在监狱的马桶盖上完成毕业论文。

3.从日美一开战,他就认为正义在美国这一边,却仍然决定坐交换船回国,“在日本人中间迎接战败”。

4.他学习的逻辑实用主义,强调从语言分析开始哲学,但他的字典来自战争,他不得不从恶开始,并陷入维特根斯坦式的逻辑与罪的纠缠。

5.在爱国与民主之间,他站在民主一边,但这并未让他变成亲美派,事实上他后来拒绝再次踏上美国的土地。

6.与丸山真男侧重于构建自己的思想不同,他是要把自己作为平台和中介,通过创办杂志、组织同好会和为无名者作传,让尽可能多的人抵达自己的哲学。

7.在无数次失败的自杀之后,他活成了世纪老人,而他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8.他喜欢喝可口可乐,而因为不喝酒,他便将之作为“放荡之味”。在他的棺内四角,便放着小纸杯装的可乐。

◎媒体推荐

我阅读了这部传记,获得了不小的收获,从思想史的视角来阅读,可以设身处地地体验这本书所提供的关于战后日本社会知识活动的很多具体状况,这些状况令人信服地揭示了鹤见之为鹤见的秘密——他属于一个剧烈转变的时代,他给我们提供了进入那个时代的一把特定的钥匙。

——孙歌(著名学者)

在一家过分拥挤的意大利餐厅里,我们谈到了鹤见俊辅。这是纽约4月的一个傍晚,我与坂本龙一斜对面而坐……在我有限的理解中,他们[丸山真男、加藤周一以及鹤见俊辅]是战后日本社会的关键人物,他们的思想与行动塑造了一代人的成长。

——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

作为战后日本思想界并驾齐驱的巨人,继竹内好(—)、丸山真男(—)、吉本隆明(—)之后,鹤见的离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执战后日本思想与言论牛耳的“战前派”与“战中派”(分别指在战争前与战争期间形成人格的两代人)知识分子就此谢幕。由于独特的战争体验,这些知识分子对近代日本的国家主义展开了透彻的分析与批判,在日本迈向现代文明的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可以说,这些知识分子所展现的思想与行动,已然决定了他们作为巨人不朽的一面;他们自身就是战争留给日本以及世界的遗产。

——李永晶(《分身:新日本论》的作者)

◎内容简介

代表战后日本的思想家鹤见俊辅(—)出身显赫,外祖父是后藤新平(历任日据台湾时期民政长官、满铁总裁、内务大臣、外务大臣、东京市长等),与伊藤博文有深交,父亲是鹤见祐辅(作家、政治家),日本公共外交领域的先驱。

不过在严格的家教环境中,鹤见出于反叛心理,从小品行不良,之后在父亲安排下前往美国,在哈佛大学跟随哲学大师卡尔纳普学习。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鹤见乘交换船回国,作为军队文职人员前往爪哇岛工作。在此期间他的一位同事被选中去执行杀害俘虏的命令,这成了鹤见哲学思考和道德逼问的关键时刻。

日本战败后,鹤见创办并主持《思想的科学》,这本杂志堪称了解战后日本的钥匙,除了出版时间达五十年,还因为它是一个要最广泛深入日本社会肌体的平台。而在这一切之中,鹤见俊辅堪称灵魂人物。

本书是自幼时起在鹤见身边度过半个世纪的黑川创,翻阅全部著作及相关文献,对这位“稀世哲学家”九十三年人生历程的追寻,是可以成为今后所有鹤见研究基础的真正的评传。

◎作者介绍

[日]黑川创

年生于京都市。同志社大学文学院毕业。历任《思想的科学》编辑委员。年发表首部小说《若冲之目》。年的《海鸥之日》获得读卖文学奖,年的《国境(完全版)》获得伊藤整文学奖。此外还有小说《还来》《岩场之上》,批评作品《雅致的风貌——西村伊作传》,与鹤见俊辅、加藤典洋共著《日美交换船》,与加藤典洋共著《思考的人鹤见俊辅》等。编著有《鹤见俊辅集》全4卷,《鹤见俊辅先生的工作》全5卷等。

◎目录

中文版序哲学的日常性i

第1章长于政治家庭—

第一节女性与“平原城堡”

第二节外祖父新平与父亲祐辅

第三节爱欲与国家

第2章美国与战场之间—

第一节佐野硕

第二节“第一病”的开始与结束

第三节牢狱之中

第四节通向战败故国之旅

第五节恶的问题

第六节写作《哲学的反省》

第3章创立《思想的科学》的时代—

第一节从编辑开始

第二节轻井泽

第三节为了思考的语言

第四节共同研究的经历

第五节越过转变期

第六节数处土地

第七节关于污名

第4章缓慢变化—2

第一节保守的世界

第二节年6月15日

第三节结婚前后

第四节恐怖时代

第五节作为问题的“家”

第六节京都,越南

第七节背叛与支援

第八节与美军逃兵一起的日子

第九节逃亡与难民

第十节沉默的礼拜

第5章未完成之事的意义2—

第一节何谓“世界小说”

第二节家与“民艺”

第三节土地神

第四节入门以前

第五节“正直”的海滩

第六节老聩

第七节凝视着世界从眼前掠过

第八节最后的传记

第九节儿童的日子

主要出处

鹤见俊辅年谱

后记

人名索引

事项索引

◎精彩书摘

中文版序

哲学的日常性

孙歌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的日本研究专家)

第一次去日本的时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有位日本友人送了一本书给我,书名为《竹内好:一种方法的传记》,作者是鹤见俊辅。

那个时候我对日本很无知,对日本现代思想也不得其门而入。滞留期间,我借阅了竹内好的著作,总觉得是隔雾看花。鹤见的这本竹内好传给我提供了一些线索,但自己的程度有限,看得到字面,看不透纸背。当然,对鹤见这位特立独行的作者,也没有产生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a.com/nefrybw/8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