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诊所”将国医大师的临床经验搬运整理,供大家学习参考。

跟随名家,参悟中医奥妙。今天介绍国医大师颜正华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颜教授用药平和,但每能寓神奇于平淡之中。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以胃脘近心窝部位疼痛胀满为主要症状,多伴有脘中嘈杂、暖气、反酸、纳呆,颜教授治疗慢性胃炎不仅辨证精当,且用药独到,每奏奇效。

气滞多责肝郁

行气重视疏肝

一般来说,慢性胃炎病初多在气分、多属气滞,颜教授认为病位虽在中焦,但多累及肝气而致肝胃脾三脏俱病。一方面,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则中焦运化失司,或浊阴在上或清阳下陷;另一方面,脾胃升降逆乱,气失调畅亦可致肝气郁滞,而终成肝胃不和、肝木乘脾或肝火犯胃。这类患者或有忧思、恼怒等情志致病史,或无明显七情内伤,可见胃脘胀满疼痛,或痛处走窜,或连及两胁,喜太息,暖气,脉弦;或胃脘胁肋灼热疼痛,口干口苦,反酸嘈杂,恶心呕吐,面红目赤,脉弦数。前症宜疏肝和胃,用白蒺藜、柴胡、香附、青皮、苏梗、佛手、香橼等;后者当清肝泻火,可用左金丸加味。由于肝气对于中焦气机的重要生理和病理影响,加之中焦气滞多导致肝失条达,因此,但见中焦气滞,无论有无明显肝失疏泄的表现,皆可酌加疏肝解郁之品,以疏肝气、畅中气。

常兼湿阻中焦

注重化浊健脾

慢性胃炎或外感湿邪,内犯中焦;或过食生冷,内伤脾胃,而致水湿不化,困阻脾胃。又因脾胃运化水湿,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困阻中焦。因此,有些患者即使没有明显外感内伤湿邪病史,在病变过程中亦可因胃失和降,脾失健运而致湿浊不化。湿浊既成,困阻中焦,则又进一步影响脾胃升降之枢。因此,颜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十分重视化湿健脾这一环节,凡患者胃脘胀满闷痛,口中黏腻;或口干不欲饮,食欲小振,大便不爽,小便混浊不清,舌苔厚腻,则必芳香化湿、健胃醒脾。由于慢性胃炎多兼湿浊不化,因此虽无典型湿浊中阻之证,但见口中黏腻、舌苔厚腻,颜教授亦予化湿辟浊,选用佩兰、藿香、苡仁、苍术、厚朴之类。

病多宿食不化

皆应消食导滞

颜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常于方中加入一些消食导滞之品,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病在中焦,脾失健运,运化无力,每多兼有宿食不化而见胃脘满闷、食后饱胀、吞酸嗳气;二是即使未见明显宿食之象,但患者脾胃运化之功减退,必兼食欲不振、食后饱胀,加以消导之剂可增强消化能力,增进食欲,亦有利于提高患者信心。颜教授消食和胃喜用炒谷芽,若食积较重或宿食不化,单用炒谷芽恐药力不济则加炒麦芽,炒二芽合用或用鸡内会、焦三仙。

恶心呕吐反酸

佐以降逆和酸

慢性胃炎常伴有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症,颜教授遣药组方时多在辨证施治基础上加入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如降胃气、和胃酸之品。恶心呕吐暖气乃胃气上逆,一般于主方中加入降逆和胃之品,多选用生姜、旋覆花;若舌苔白腻则用半夏;若舌苔黄腻则用竹茹;若呕恶因于中焦虚寒则用砂仁、丁香。反酸是因胃酸分泌过多,宜和酸制酸。若证有反酸而兼见气滞血瘀,则用既能制酸止痛又能活血化瘀的煅瓦楞子。若反酸兼见大便泻泄,则用海螵蛸,园其既制酸止痛又涩肠止泻。

胃脘疼痛较剧

兼以活血化瘀

慢性胃炎病初多在气分,病久则入血分,而见气滞不行,瘀血内停,胃脘疼痛加剧,痛处固定不移、如锥如刺、按则痛甚。此类病证颜教授或按血瘀论治,或于方中益以活血化瘀之品,如延胡索、当归、丹参、赤芍之类;如瘀血较重则用失笑散或三棱、莪术。

病久中气虚弱

健脾益胃为本

一般而言,慢性胃炎病程较长,经年逾月,反复发作,缠绵不愈,则多损伤中气,致脾胃虚弱。病情加重之时,虽疼痛较剧,或伴见胃脘胀满、呕恶等类似实证的表现,但其根本在于脾胃虚弱,且每因饮食不调、情志不遂、冷暖失宜而发,虽因实而发但详细诊之不难发现其本在虚。因此,慢性胃炎的治疗在病情急重之时虽急则治标以求尽快缓解症状,但不应忽视本虚这一根本原因,在症状得以缓解后或在治疗标病的同时即应着重补益中气、调理脾胃以治本。颜教授将脾胃虚弱大致分为脾胃气虚、脾胃阳虚、脾虚湿阻3类,分别予以健脾益气、温中健脾、健脾化湿而选四君子汤、理中汤,参苓白术散加减化裁。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颜正华。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a.com/nefrybw/7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