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闲适生活的今天,当我们走进超市就会看到各种薯片、虾条、巧克力等休闲食品玲琅满目,特别是包装精美、新颖时尚的日韩小零食更是受到吃货们的追捧。那您是否知道,客家人也有属于自己的可口小零食呢?跟着小编一起品味地道客家零食,瞧瞧里面会不会有能唤醒您记忆的味道……

“耳公饼”

  大埔人称它为“耳公饼”,其他客家地区叫牛耳朵、牛耳饼,因其外形与耳朵相似而得名,是客家传统小零食。其口感香脆甜咸,童年最爱零食之一。

糖花生

  这个大概是最能唤起一代客家人记忆的小零食,记忆是小时候的草纸小包,迫不及待地打开,挂着洁白糖霜的花生就静静地躺在粗糙的草纸中,每次总是不舍的取出一粒放到嘴里含着,等到糖霜完全化开后才将花生咬碎再来一次香脆的享受。即便是这样仔细的吃法,架不住一颗接着一颗不愿停嘴,一包挂霜花生很快就会见底了。

豆干

  大埔的豆腐干有近二百多年的历史,以三河、枫朗为最出名,名播岭南,远销海内外,早在年就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优质食品。干质坚有韧性,香韧可口,可做零食或下酒佐菜。

牛肉干

  大埔牛肉干始产于民国初,色鲜味美,以其香、脆、薄、甜、真而闻名遐迩,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各国,其中以百侯广合兴牛肉干最为出名。小时候感觉特高大上的零食有木有?

花生

  花生,估计是大埔人小时候吃的最多的零食了,几乎是每个人家中必备的食品。这个坚果类的零食香脆,又健康,去年还被评为了大埔十大长寿食品,可见大埔人对其的喜爱。

土姜糖

  用生姜提炼姜汁和红糖完美结合,肉质柔韧透明,味道甜中带辣,嘴里一嚼香气四溢。其实我一直觉得这种姜糖比起现在市面上绿色包装的姜糖要香浓的多。

麦芽糖

  这种麦芽糖是在大埔街头叫卖的几种小吃之一,看起来晶莹剔透,非常诱人。客家人制作麦芽糖已有多年历史,纯正麦芽糖,称为饴糖,其主要成分为麦芽糖。客家纯正麦芽糖具有杂质少、甜度纯正、香味浓等特点,入口即软的口感是许多客家人的童年记忆。

番薯干

  小时候常吃的番薯干,香甜可口,韧劲十足,现在好多都是薯仔之类的样子了,很久都没吃过这种了!

豆韧糖

  客家花生糖,有硬糖和软糖两种,其形似台湾“牛轧糖”,但却不是用牛奶制作,而是用花生和红糖浆熬制而成,以往客家人一般用播种剩下的花生做花生糖,象征今后一年的生活甜甜蜜蜜。

兰花根

  兰花根的制作工艺独特而又考究,要制出上乘的兰花根,必须选取上好的糯米,经过浸泡、碾粉、制坯、下锅炸制、拌糖等多道程序。成品形似蚕壳,色黄饱满,组织泡酥,香脆化渣。是老少咸宜的休闲小食品。

油角

  油角,客家人也称之为“角子”,普通话与“饺子”读音一样,故,油角传说是由中原南迁的客家人将北方水饺的工艺带了过来,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油角。以往春节客家人家家户户都会炸油角。

牛筋糖

  韧而不硬,软而不烂,入口有一定的嚼劲,好吃却不粘牙,因其口感像牛筋一样有韧性而得名。

煎圆

  煎圆是我们客家人过年时传统的、不可或缺的自制年货。过去过年时,无论穷、富人家都一定会多多少少地煎一些煎圆。大概是取其“团团圆圆、圆圆满满”之意,刚出锅的煎圆香气四溢,外酥脆内绵软,香甜可口,佐以客家酿酒,最是好吃。

芋圆

  炸芋圆用的是一种叫“白荷芋”的芋子(也叫六月芋),把之刨净后洗干净,刷成丝,再加上糯米粉、生姜丝、花生、盐等配料后落油锅炸制而成,炸芋圆具有酥、香、脆的美味,是城乡大众都非常喜爱的小零食。

柿饼

  制作柿饼是客家人的传统——客家人为了过冬和迁徙的需要,习惯在农作物丰收之后将它们制作成可供长期储存的干粮,柿饼就是当中的一种,客家人也称其为“柿花”。色灰白,断面呈金黄半透明胶质状、柔软、甜美,性甘湿无毒、润心肺、止咳化痰、清热解渴、健脾涩肠。

猪肠糕

  猪肠糕,也叫糯米糕,其实它是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形似猪大肠的小圆柱圆型糕点,香甜柔韧,不粘不腻,以往是梅州地区客家人中秋佳节必备的小点心,现在不过节也常吃。

菊花糕

  菊花糕是客家零食特产之一,糕如菊花,质地软韧,香甜可口。据说,菊花糕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问世,至今盛产不衰。菊花糕比一般糕点多了菊花的冷香和淡定,而且外形美观,此糕甜软酥松,齿颊生香,还有清凉去火的功用,因此格外受人喜欢。

猪油糖

  猪油糖代表童年美好的回忆,小时候不像现在要吃什么就有什么,一毛钱两个的猪油糖算是非常“物美价廉”的零食,和几个小朋友吃得香香甜甜并伴有浓郁葱花味道的猪油糖,那是一个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图文来自网络

活动

“格兰云天杯”大埔县“任性晒幸福”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a.com/nefyfyl/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