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虞匠人在此他是虞北地区有名的酿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29411.html “无酒不成席”是中国人对于筵席最传统的观念。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准备的年货中,“酒”一定是重中之重。在上虞农村,很多农家都有喝家酿米酒、高粱烧的习俗,技术精到的酿酒师傅总是被邀上门来做酒。崧厦镇万湖村的酿酒师傅俞四周就是其中一位,30年来,他坚持走村串户替农家制作原生态家酿,在酒香里酿出了人生百味。 图片来自网络 走村串户一年酿酒5万多斤“高粱烧、荞麦烧、糯米酒……我都可以酿制。”俞四周是虞北地区十里八乡有名的酿酒师傅。忙了一年的他这些天有空在家喝自酿的米酒。说起酿酒,他就兴奋起来,抿了一口酒说,“每年端午前,酿酒的电话就开始接连不断地打来,有些还都是前一年酿制的时候就已经预约了的。” 端午后可以开始酿酒了。每天凌晨2点左右俞师傅便自带工具,骑着电动三轮车赶往一个个乡村,为农家酿造各种土烧。俞师傅介绍,农村里酿酒多以高梁烧为主。斤高粱一锅,煮熟一锅需要2个小时,煮熟之后要将高粱自然冷却。发酵一个月后,便可以蒸酒。一般两斤左右的高粱酿一斤酒。 图片来自网络 煮高粱那些天往往气温还不是很高,蒸酒的时候正好是夏天最热的时候,温度高达近40℃,站在锅炉旁边坚持不到2分钟。“蒸酒的时候,基本上要保证在下午2点前结束,不然身体真的吃不消。”俞师傅说,烧酒发酵必须在28℃以上,为了保证出酒率和酒的味道,到11月底就暂停酿酒,准备来年再做。 近年来,不管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越来越喜欢喝自家酿制的酒,俞师傅的酿酒名声也越传越远。原本他只在自家周围酿制,后来辐射到了谢塘、盖北、小越、驿亭等乡镇。 “酒香不怕巷子深”。请俞师傅酿酒的人越来越多,有时候一等就要等数月,但仍有许多人宁愿排着长队等着他酿酒。去年到11月底,俞师傅共煮了10万多斤高粱,酿制了5万多斤烧酒。 自制酒曲保证酒的品质在俞师傅家的仓库里,放着他酿酒时最重要的伙伴——14只煮高粱和蒸酒的锅炉。煮高粱的锅炉是俞师傅自己设计的,蒸酒锅炉特意到宁波定做,都是使用对人体伤害较小的不锈钢制作而成。俞师傅说,酿酒器材的比例大小、尺寸长短都要十分精确,才能保证用料的精准。 图片来自网络 俞师傅酿出来的烧酒,酒质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一碗醇香的高粱烧要经过煮高粱、发酵、烧制等工艺制作而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发酵的过程。不同于其他酿酒师,俞师傅使用的酒曲都是自家制作的。 “烧酒味道要好,重点还在酒曲。”这也是俞师傅引以为豪的地方,“而且我从不在酒里乱加什么东西。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俞师傅做的酒味道很好,我信任他。”盖北镇联合村的沈焕良两个月前刚让俞师傅用0斤高粱酿制了斤酒,打算明年还要让他接着烧。 俞师傅介绍,纯天然的酒曲制作十分复杂。为此,他特意开辟了半亩地来种植辣蓼草。每年3月左右,将辣蓼草秧苗种齐整,等到端午前一个月,将早稻和辣蓼草进行晾晒,十几个太阳之后,再把晒干的早稻和辣蓼草拉去轧粉厂搅成粉,最后手工将其搓成球状。“一年要做五六百斤的酒曲。”俞师傅指了指客厅说,“有时候做做来不及,每年邻居们都会来帮我们,十几个人就在客厅里整天赶工。” 30载酿酒生涯从未想过退休30年前,崧厦镇蔡林村的酿酒师傅高国良常到俞师傅所在的万湖村来酿酒,因为生意忙不过来,正苦恼着,希望能收一位徒弟替他分担一下。刚刚20出头的俞师傅恰好从上海打工回来,正愁着如何能在本地找到一份工作。双方正合心意,从此,俞师傅同酿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图片来自网络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酿酒不同于其他手艺,技巧基本靠自己摸索。师父将酿酒的秘方告诉他之后,俞师傅开始一门心思钻研酿酒。他说,酿酒如种田,不能多一分,也不能少一毫,酿酒过程中需要时时地把握好温度、湿度、火候,不能有半点马虎。分寸之间,尽显一个酿酒师的高超技艺。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门手艺了。”俞师傅显得有些无奈,因为传统手工酒的酿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研习和钻研,才能使技艺精到,短期内很难挣到大钱,工作又很苦,要早起,要耐高温,就连他儿子也曾向父亲表示自己不会继承他的酿酒技术。 “我师父今年都75岁了还在酿酒。”今年54岁的俞师傅从来没有想过退休的事,“只要还有人来找我酿酒,我就会一直做下去。30年了,对这一行已经有了感情。”他说。 (本报记者刘金平通讯员沈嘉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a.com/nefxgls/4520.html
- 上一篇文章: 安心在家过好年,养精蓄锐免疫增本草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