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蓼葳蕤王俊楚
北京治愈白癜风的医院哪里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辣蓼葳蕤 王俊楚 妻从菜市场拎回几个青油油的泡杮子,看她吃得香甜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家里以前的泡杮子来。 老家一直有泡杮子的习惯。每到夏末秋初,母亲就将那棵老杮树的杮子扠下来,然后在一个很大的坛子里装上水,将杮子泡上。泡杮子光靠水不行,还要加上红高粱叶子和一种野生的辣蓼。泡好了的杮子家乡人将它称之为“沁杮子”,削皮以后,里面金黄金黄的,吃起来脆脆的,甜甜的,味道好极了。 用来泡杮子的植物之一辣蓼是家乡一种很常见的野生草本植物,田间地角、沟边塘旁,只要是有水、潮湿的地方,都会有它们摇曳的身影,一簇簇、一丛丛、一片片。辣蓼最初泛青时枝萌叶绿,随着季节的增长,它们迅速生长,卧地舒枝,像荞麦一样呈乔木状,像竹子一样长出有规律的节,继而粗壮的茎逐渐变红。 辣蓼虽然葳蕤丰茂,但小的时候我却总搞不清,牛羊却为什么不吃它的,而且我们打回来当猪草时,母亲也总是将它们挑出来扔了。后来才知道,辣蓼茎叶味辛辣,于是明白家乡人为什么将它称之为辣蓼了。味既然辛辣,牛、羊自然就是放弃它!但凡一种东西生在这世上,都会有它自己的用处。正是因为它辛辣,乡亲们才会用它去泡杮子,中医才会将它入药,据说一些调料也少不了它。 一年一度秋风劲。当玉米、高粱、黄豆都被收割以后,田野里到处一片衰枯、苍凉的景象,而这时的辣蓼却渐次热闹起来。它们在秋风的吹拂下,辣蓼的茎头叶间居然次序地抽出狗尾似的穗状花序来,较桃花而增几分红,较玫瑰而逊几分艳。最初只是几株、几丛,如红杏出墙一般在枯草丛中、祼石块下、清水井旁探头探脑,继而就像有人招呼的一样,水塘边、小路旁、水沟下,一丛丛、一片片,如星辰一般闪烁起来。与林边、田角那些竞相开放的黄灿灿的野菊花以及一些不知名的白色、紫色的野花遥相呼应,让即将衰老的季节瞬间焕发出多姿多彩的青春风采。 随着渐渐地远离乡村,这些辣蓼只能在记忆里葳蕤,不仅仅是时间和空间的远离,更是因为它们太普通太平凡了。当一切回归宁静后,我坐下来读书时,才发现原来我在乡村见怪不怪的辣蓼居然还有一个很富有诗意的名字叫红蓼,最早长在《诗经》里,名曰“游龙”。在往古那些文人墨客的笔下,它的文学意象也是凤彩鸾章。白居易这样写道:“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晏殊这样感叹:“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秦观如此形容:“红蓼花繁,黄芦叶乱”;黄庚这样描绘:“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洪适如此吟唱;“渡口青烟藏叠嶂,岸旁红蓼翻轻浪”。最值得一提的是,诗风一贯雄浑豪放的陆放翁在遇到红蓼花开时,居然也表现出少有的纤细丽质,在《秋日杂咏》、《蓼花》中他吟道:“忽然来到柳桥下,露湿蓼花红一溪”,“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其喜悦之情不言于表,醉心之状呼之欲出。 一株从远古葳蕤至今的红蓼哦,不知道牵挂多少人的故土情怀,不知道还要寓含多少诗情画意! 第二十六期编辑高明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a.com/nefxgls/4318.html
- 上一篇文章: 水田里比辣椒还辣的野草,农民当杂草锄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