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世家
民国时期,在佛山市禅城区的石湾镇,有一家药行名叫“佐生”。这是刘氏家族的产业,刘氏家族自当代掌门人刘剑锋祖上三代都是做医药生意的。如无意外,往后还会继续传承下去,只不过,天不遂人愿。 国家命运命途多舛,家族命运与国相连。自从抗日战争打响后,人们的命运便开始波折。年,佛山沦陷,人们生活困难,“佐生”药行缺乏足够的客源,濒临倒闭。为了维持生活,刘剑锋便带着两个儿子从佛山来到广州开药店谋生。那时跟着刘剑锋来广州的小儿子名叫刘俭,才十岁。 自年粤汉铁路通车后,广州成为华南的中药材集散地,广州毗邻港澳,进口药材都经广州转运内地,当时中药经营成行成市,除了熟药店、生草药店分布在全市各街道外,各药商多集中于西荣巷、仁济路、水月宫以及仁安街、晋源街一带。刘剑峰的药店就位于水月宫药材街,取名“昌记”。 其实,初到广州,刘剑锋本来是想开一家医馆,边行医边教两个孩子学医。但无奈两个孩子都不愿意学医。只好开了家药店,带着两个小孩一起经营。年,刘剑锋的另外两个小孩也来到广州。同年刘剑锋去世,刘俭四兄弟一起接手昌记继续经营。 那时,广州中药商业形成专行专业经营,有著名的“中药八行”之称。药材行的专业性强,其经营特点之一是大购大销:由第一批发商从产区和主要集散地购进货源,而资金雄厚的大户则垄断产地货源。 “昌记”属于二道批发商,即首先向第一批发商原件购进,然后分规格整理再出售给生药店。由于药材品种多而复杂,季节性强而变化大,这对做药店经营的刘俭很是考验,进货须掌握好产销两地情况,或当机立断,或高价抢购。 虽然读书不多,但刘俭勤奋好学弥补了他书本知道的不足。而有了跟不同药行老师傅打交道的机会,让他学会了很多中药知识,这为他日后中药的研究和药材生意的经营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刘俭一直秉行为人公正,正直的处事作风,据说这是其父亲给他最大影响。有一句警世之言:“伪药害人,甚于庸医”。庸医误诊,受害者一人,伪药流入市场,受害者少则十计,多者百千。这样的处事作风让他成了中药界的著名专家,却也给他带来了一些麻烦。 让他在药品真伪问题上较真是源于有一次,其父亲采购药材回来,不小心买回了一批假品,本来是采购素馨针,买回来的却是扭肚藤花蕾,两者非常像。当时这事影响到药店难以继续经营下去。但刘剑锋在确定那批药材是假品后,坚决不卖出去。这事情对刘俭很印象深刻,他感觉到不学技术不行,大概在他15岁时,他就专心学药,每一个品种,真假要分清楚。 年左右,刘俭回到佛山,在佛山市药材公司工作,主要负责药材质量鉴定。有一次,一个陌生人拿着一支羚羊角说要卖给他。通过鉴定,刘俭确定是假品,但那人跟他说这是家传的,不是在外面买回来的,假不了。刘俭考虑到自己是搞监管的,假如这次放假品过去,他可能再卖给另外的人,同样是害人。于是他对卖药的说:“要不你把药留下来,不要再卖给其他人了,不要再流落市场,我跟你去佛山卫生局,弄一张收据证明给你。”卖药的同意把假药留下。 过了几天,卖药的找上门来,说是刘俭换了他的药。 幸好人民法庭的陪审员知道刘俭平时是抓药品质量的,也清楚他的为人。大家反问卖药人:“对刘俭的控告是不是属实?”最后在陪审员的反问下,那个人才老老实实讲,刘俭是被冤枉的。 年广东省中药学校成立,借调刘俭担任学校中药商品学生主讲老师,为了解决专业课本,他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编著了多个中药商品近15万字的《中药商品学讲义》,使得学校得以按时顺利开课教学。该书后来改名为《中药学讲义》上册,供全省药材系统职工学习。 本来60岁就可以退休的刘俭,由于声名显赫,且属稀缺技术型人才,从年起被单位几次留任,直到年才正式从佛山市药材公司退休。刘俭虽然受正式传统的学校教育时间不长,但他对广东省的中药教学贡献巨大。 如今,刘氏家族的第四代也从事着药业行业的工作。从“佐生”药行到“昌记”,再到国营药材公司,最后到儿子和女儿,刘俭家族四代从药的轨迹脉络非常清晰,为国家传承了宝贵的中医药文化。 用我们的专业为您量身打造家庭资产配置,因为专业,所以安全;因为专业,所以值得托付;因为信息对称,所以资产倍增!打通您财富保值增值最后一公里。更多信息请长按下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a.com/nefxgls/3578.html
- 上一篇文章: 梅州行知学堂大山变形记吃苦夏令营
- 下一篇文章: 森颖微讲堂春夏常见的植物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