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国东南太平洋首次海洋综合科考顺
当地时间3月29日上午6时(北京时间3月30日0时),搭载着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队的“向阳红01”船缓缓停靠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帕皮提港,开始了为期两天的物资补给。至此,科考队圆满完成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第五航段暨中国大洋46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任务,即将踏上科考新征程。 “向阳红01”船自去年8月从青岛起航以来,科考队已经在印度洋、南大西洋圆满顺利完成了大洋科考任务。本航段历时41天、航程近海里,完成了69站次的调查作业,采集了丰富的深海沉积物、海水、微塑料等样品,获取了大量的深海地形、浅地层剖面、水文、气象、生物化学等数据。 “本航段是我国首次在东南太平洋进行海洋综合科学考察,我国以前对东南太平洋海区的调查几乎没有涉足,国际上的调查研究程度也很有限。”航次首席科学家石学法表示,本航段取得的丰富样品和资料将为我国科学家深入研究该海域乃至全球深海资源、地质、水文气象、生态环境等奠定了基础。 下面,观观就带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一航段都有哪些收获—— 探究海洋热量“搬运工” 海洋湍流是海洋中热量的“搬运工”,加强海洋湍流的观测,将有助科学家研究海洋与全球气候变化。2月26日~27日,科考队在南太平洋开展了25个小时不间断的水文综合立体观测作业,实地测量海洋湍流,这也是科考队本航段的首次科考作业。 本次水文综合立体观测作业分为大气、海面、水下3个部分。科考队首先布放浮标,监测海面的浪高、波向与周期等数据。同时,科考队员把湍流仪沉入米水深的上层海水里,观测海水的水温、盐度、深度、流速、流向等数据。作业期间,“向阳红01”船全程开启海气通量仪、天气站、立体摄影仪、X波段雷达、GPS等设备,实际测得海洋和大气中湍流的相关数据。 当前,国际有关研究分析海洋与气候变化的主要依靠实际观测和数值模拟两种方式。过去半个世纪,海洋与气候的数值模拟研究虽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一直有个问题悬而未决——国际所有主流模式计算的上层海洋与实际观测数据存在巨大偏差,问题的关键就是缺乏对海洋湍流深入研究。 由于海洋湍流研究实验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需要符合无风但有中等强度的涌浪条件。航行过程中,“向阳红01”船密切白癜风的食疗北京中科白疯癫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a.com/nefxgls/2035.html
- 上一篇文章: 环太平洋歌诗达大西洋号46天绝美
- 下一篇文章: 100种常用花园植物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