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http://bdfyy999.com/m/
大宋对待文化人比起历朝历代来说是第二,就不会有那朝那代敢说第一,这个朝代的文化人是比较幸福的。这恐是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开了个好头,也许是赵匡胤出生于军人家庭,看透了舞刀弄枪的人比较危险,找件黄袍加身就翻了天,不如文人忠厚老实,身体虚弱,安全好统治。于是将军队都交由文化人来领导,你想想文化人的地位有多高!但,赵匡胤处理文化人时也是有一套的,比如对待南唐文化人遣吏部尚书徐铉,采用“斤运成风”一着,让侍卫对尚书,四两拨千斤,就令口若悬河的徐尚书闭口藏舌,安安静静,煞是有趣。赵匡胤陈桥兵变后,挥师北伐,统一了中国北方,吓得偏踞在东南方的南唐俯首称臣,岁岁纳贡。别看此时南唐弱小,曾经是兴科举、建学校,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程度最高,是五代十国时期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远远高出长久混战的中原一带,不知道要甩了几条街,可惜的就是军事不行。每年南唐进贡由进贡使护送贡品,宋朝就要派一人前去做押运使。押运使和进贡使二人一路上必须同行同住,形影不离,少不了海阔天空地闲聊,实际上是在暗地里较量彼此的才学,为各自的国家争光添彩。今年,南唐派出的又是遣吏部尚书徐铉,这个徐进贡使太厉害了,大宋上下找不出能够应对之人,这可急坏了宋朝具体办事人员。因为徐铉是天下闻名的才子,正规的科举出生,不但知识渊博,而且言语犀利,口若悬河。大宋臣子们大多数是刚刚翻身做了主人,打仗可以,玩嘴皮子的没几个能拿得上台面,个个自料不是他的对手,所以谁也不愿意去充当押运使,一路上被人当着木鸡般的嘲讽。最后,这个难题报到了太祖赵匡胤那里。赵匡胤沉思了一会儿,对具体办事的说:“这事就交给我选人好了,你们都去忙其他的。”赵匡胤想起了庄周讲的“斤运成风”的故事,凡是好手,都得有对手才行,若无对手,他便失去了兴趣,发挥不出自己的才智技能来。于是,赵匡胤从自己的殿前侍卫中挑选出十个目不识丁的兵士,站成一排,端倪了一会儿,指着其中一个特别粗俗的说:“今年就叫他去!”众臣面面相觑,不敢反驳,可谁的心里都明白,今年是板上钉钉的输了,肯定败给徐铉,丢了国格。那侍卫脱了戎装,换上了文官服,打扮一番,很像使者的模样儿,人五人六的在众人簇拥之下出发了,出大宋首都汴州,过颖水,跨淮河,渡长江,到达南唐首都江宁。徐铉尚书见来人相貌粗俗,五大三粗,木头木脑,轻蔑一笑。但转念又想,人不可貌相,堂堂大宋,人才济济,还是小心一点为妙。出了江宁,上了长江渡船,徐铉的热情便上来了,调动口舌,古今南北地讲了起来。那侍卫全然不懂,徐铉尚书慷慨激昂的说辞,如悠扬的琴声灌牛耳。反倒侍卫看着徐铉讲得口沫乱飞,眉飞色舞,如戏台上小丑一般,咿咿呀呀,鸟语啾啾,竟然笑出声来。徐铉尚书,一个激灵,遇上高人了。赶忙打住,以为自己话多,有了漏洞。闭上嘴,左思右想,这开头序曲是打了近半年的腹稿,反反复复调整了十多遍的,天衣无缝,滴水不漏,逻辑缜密。难道是南北乡音有误。半个时辰不到,徐铉尚书的小嘴巴又开唱了,进入他精心准备的第二篇宏论,滔滔不绝,如长江之水浩浩荡荡。只见那侍卫双目紧闭,打起盹来。弄得徐铉莫名其妙,丈二和尚般摸不着头脑。这家伙,被江南的烟雨滋润困了!徐铉尚书本想再进入第三篇,看这情形是对不上路子了,于是就拿眼前所见所闻说事,引那侍卫讲话。那侍卫木头一样的,要么是不知道,要么只是点头支吾,急得徐铉尚书像绿头苍蝇一样找不到这枚“蛋”的裂缝。从江宁到汴州,路途遥远,一千二百多里地。徐铉尚书过了长江,还没到淮河,原先兴致盎然的徐铉,计划在嘴上为软弱的南唐昂扬一下,此时如一只斗败的公鸡,索然无味地低下头来,闭上了灵巧的嘴巴,也像侍卫一样,安安静静地打起了瞌睡,应对漫长路途的劳累。来到了宋都汴州,大家见徐铉唯唯喏喏,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灵巧的小嘴紧闭,很少主动开口说话。大家认为赵匡胤身边真是藏龙卧虎,一个小小的侍卫就将口若悬河的徐铉整得如此哑口无言,服服帖帖。高,实在是高!满朝文武都佩服赵匡胤真会用人。(文/老蔡刨历史图/源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a.com/nefxgls/10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