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小转莆田龙眼,最好的桂圆最早的
莆田龙眼,最优的品种 兴化桂圆,最好的桂圆 桂圆商帮,最早的莆商 龙眼,莆田四大名果之一(供图/萩芦镇) 百里龙眼海(视频/莆田电视台、天桂食品) 01莆田龙眼,最优的品种莆田龙眼栽培至少已有多年的历史据唐御史黄滔(莆籍进士) 在《黄山黄岩寺碑铭》记载 唐时莆田东峰庙已有龙眼栽植 莆田龙眼 果大肉厚、肉脆味甜。(供图/天桂食品) 千年来 莆田人精耕细作,注重良种良法 栽培技术世界领先 结合莆田得天独厚的气候 土壤等自然条件 成就了莆田龙眼独具优异的品质年,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年,被列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龙眼花 莆田龙眼,4月至5月开花。(摄影/佘琦辉) 疏花疏果 去除部分花和幼果,以保证龙眼品质。(供图/刘国强) 莆田龙眼种植面积近7万亩主要分布在木兰溪、延寿溪、萩芦溪三大溪流沿岸现有龙眼品种80多个,全国最多最著名的有“乌龙岭”“水南1号”“松风本”“油潭本”“立冬本”等莆田本土品种品质果中之冠(摄影/许伟东)本土焙干最好的品种之一种植面积大 母树出自郊尾镇塘边村乌石岭 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 乌龙岭(供图/天桂食品)国内单果最大的优质品种 品质达国家一级标准,国内领先 是第一个通过农业部审定的龙眼新品种 鲜食焙干俱佳 母树出自黄石镇水南村9月中旬成熟水南1号(摄影/刘国强) 本土丰产稳产的品种鲜食好,焙干更好母树出自华亭镇油潭村9月中旬成熟油潭本(摄影/邹北轩)本土优质晚熟品种 母树出自黄石镇七境村 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成熟 松风本(摄影/陈伟建)本土最晚成熟的品种之一母树出自华亭镇后枫村10月中旬至11中旬成熟立冬本(摄影/佘琦辉)02兴化桂圆,最好的桂圆宋代起兴化桂圆名扬海内外素有“兴化桂圆甲天下”之美誉公元年至年间 莆田称为兴化军、兴化府 龙眼,烘焙后称为“桂圆”“桂圆干”所以,莆田桂圆亦称兴化桂圆在莆田,每年有近70%的龙眼会用于焙制桂圆兴化桂圆(供图/方家铺子)兴化桂圆风味独特、富有营养具有开胃健脾、补虚益智、养血安神等药食同源的功效历史上有“南桂圆、北人参”之称药食同源(视频/方家铺子)兴化桂圆采用古法烘焙该烘焙工艺源于唐末经历千年,世代相传,独具特色古法桂圆烘焙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兴化桂圆(供图/方家铺子) 古法烘焙要经过九道工序采摘、剪枝、浸洗、摇砂预晒、初焙、分筛、复焙、分装通常3斤龙眼焙干1斤桂圆粒粒皆精华采收后的果实 手工剪下果粒,去破裂果、畸形果 采摘(视频/来源莆田侨乡时报、天桂食品)在清水中浸洗5-10分钟洗去果皮灰尘和软化果皮浸水(视频/来源于网络)把龙眼与细河砂、姜黄粉放入“摇砂筐”因龙眼品种不同经历-次的摇动将果壳磨薄、变滑、挂黄使之烘焙时易受热焙干后美观、好剥、防斑、防腐、防虫摇砂(视频/来源于网络)用龙眼木、龙眼枝作为燃料烘焙出来的桂圆色泽均匀,不会变黑并且自带天然果木清香初焙(视频/方家铺子)初焙结束后,将半成品桂圆回软按果径进行等级分筛 特级(果径≥27毫米) 一级(26毫米≤果径27毫米) 二级(25毫米≤果径26毫米) 分筛(视频/莆田电视台)分筛后再次分别进行复焙最终经过一系列工序龙眼才算真正脱变成桂圆桂圆(供图/天桂食品)制好的桂圆色泽黄亮,皮不塌陷果肉晶莹,软糯香甜可煮汤、煮茶、煮粥、泡酒耐煮耐泡,吃法百搭吃法百搭(供图/天桂食品) 03桂圆商帮,最早的莆商宋代开始,兴化桂圆是皇家的贡品,百姓的珍品据《兴化府志》记载宋代兴化军每年向朝廷进贡桂圆一千二百九十五斤被列为宋廷指定贡品大量运销江浙和江淮地区还通过海运远销到高丽、越南、琉球半岛等地是宋代兴化对外贸易最重要资源之一早期商户售卖兴化桂圆的牌匾(供图/山人艺术馆) 明代,兴化桂圆是兴化商人外出经商的重要资源足迹遍布海内外各地促使兴化商帮逐渐形成出现“无兴不成镇”的局面致富果(供图/印象绶溪公司) 清代,兴化桂圆知名度很高全国各地约有家兴化商人经营的桂圆干商行主要分布在上海、宁波、南京、杭州、天津等地不少兴化桂圆商行名扬全郡,富甲一方捷春桂圆行 清道光年间,涵江梧塘镇南坡村人连大春创办,在沪、杭、宁等地知名度很高,具有行业定价权,制定了桂圆大小分类三个等级标准,还模仿上海安胎丸的包装,取名“捷春丸”,按粒卖,上海各药铺老中医开处方时,经常有一味处方:“捷春丸一粒”。发家后带领梧塘村民共同致富,成为了著名的梧塘桂圆帮。(供图/骠骑) 义兴号桂圆行 由涵江霞徐“黄家门”创办,从“义兴号”开始,约有年历史,不仅在涵江创办了多家商号,还在宁波创办了多个桂圆行。在清同治、光绪年间连续创办了“瑞裕”“鼎和”“大同”“泉裕”四大桂圆家族商行,经营的桂圆数量约占兴化总量的三分之一。(摄影/黄智三) 清代,兴化桂圆商帮以村落集聚发展为主如梧塘、华亭、枫亭、郊尾等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梧塘桂圆帮梧塘的桂圆商发家后回乡盖起了一座座大厝历经沧桑现在依旧能在红砖古厝的斑驳中看到一个个家族曾经的辉煌梧塘镇漏头村红砖古厝群(图片/林瀚) 卢富茂大厝 位于梧塘镇西庄村。清朝道光年间,梧塘西庄村卢友仕去苏州杂货店当学徒,满师后独立摆摊做生意,把莆田特产桂圆取名“卢富茂”运过去贩卖,发家致富后,回乡盖起了“百廿间”大厝,也称为“卢富茂大厝”。主厝为三进六天井、单层五间厢再加后供堂。三座建筑物横向一字排开,成为当时梧塘古街标志性的建筑。(摄影/佘琦辉) 泗州芳莱号 位于梧塘镇松西村。是梧塘境内首屈一指的大商户,主要经营桂圆兼纱布生意,经营规模十分庞大。(摄影/佘琦辉) 蔡氏万兴堂宅 位于梧塘镇沁后村。当年修盖时瓷砖泥土等都是从国外进口,每块红砖大约有5斤重,所以至今房屋结构还比较完好。整座大宅有将近60个房间,大宅内至今还保留着当时的烘干桂圆的设备。(摄影/佘琦辉) 庄喜宅 位于梧塘镇九峰村。庄氏主人在外地经营桂圆生意,致富建起面阔七间的单层祖厝,砖木结构,后又建了两排面阔五间的双层厢房,一块大砖埕环绕在三座古大厝之中。(摄影/陈良锦) 清末至民国时期福州兴化商帮最为著名在福州声望很高,居商帮之首掌控了福州地区桂圆等多个行业福州下杭街亦称为”兴化街”是兴化商人云集之地70%的商铺由兴化商人创办涌现出了一批大商号如“义美”“蔡大生”“四德”等执福州商业牛耳福州兴安会馆 位于福州市下杭路86号。清代由莆田、仙游商人共同所建,是兴化商帮各堂会在福州聚会议事的场所。会馆坐南朝北,纵贯上杭、下杭两条路,面积0多平方米。(供图/福州兴安会馆) “德发”京果行 位于福州市下杭路号。创办于清光绪年间,是福州南北京果行业中的老字号,与其余三家分店合称“四德”,当年在商界有“京果水牛”之美誉。(供图/骠骑) ?一颗龙眼开拓了一条莆商致富路一粒桂圆浓缩了半部莆商发展史龙眼飘香(摄影/陈福珍) 碧叶衬龙眼,十里流金黄 烟火出桂圆,驰名甲天下 END 还有小福利▼▼▼扫描下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a.com/nefsltx/8713.html
- 上一篇文章: 德育专栏山海传奇秦皇岛长城故事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