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的相关问题
所谓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superficialgastritis,CSG),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属慢性胃炎的一种。该病是指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其发病原因不一,可因胃酸、嗜酒、喝浓咖啡,或因胆汁反流,或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隐隐作痛,可伴嗳气,恶心,泛酸,偶有呕吐,一般症状轻微,有的甚至无明显症状,可在胃镜检查时发现。 每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要使用胃,消化食物和一些有害物质,如酒、药物、烟等,因此,胃镜下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太常见了,保守估计,90%以上行胃镜检查的患者“被诊断”为CSG。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患者感觉胃部不适、消化不良、胃隐隐作痛、嗳气、反酸等表现,按照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效果不好,甚至无效,有的患者病史达十余年! 针对这种情况,有以下一些问题没有考虑到: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由澳大利亚的两位学者Warren和Marshall于年发现的,二者因此获得年诺贝尔医学奖,Hp可以引起慢性胃炎,如果患者有Hp感染,医师又没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根除Hp,患者的症状不可能得到控制。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 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患病率高,有报道认为该病占消化科门诊病人的1/4。 FD的特点有:1、病史长,从几个月到十几年不等!2、中、西药几乎用尽,效果不好或无效!3、患者思想压力极大,常导致失眠、情绪低落、烦躁和焦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质量!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其发病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知过度、精神心理障碍、胃酸分泌异常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FD的发病率呈明显增高的趋势,治疗方法通常是:小剂量抗抑郁药+对症治疗,如果按胃病治疗,效果不好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肝、胆、胰腺疾病: 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肝炎,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疾病同样可以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嗳气、上腹部不适等所谓“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表现,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求脑子里面有这根弦!问病史时才会仔细、全面,不至于漏诊、误诊! 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 如:甲状腺疾病,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引起的胃肠道植物神经病变,如糖尿病性胃轻瘫;结缔组织病,即通常所说的风湿、类风湿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到胃肠道! 经常吃对胃有损伤的药物: 如去痛片,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消炎药:消炎痛、布洛芬等。这些药物不仅能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甚至可以导致胃出血。 (内容供参考,分享祝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a.com/nefsltx/6142.html
- 上一篇文章: 提前半年订制的蚕丝被,总算对得起当妈的睡
- 下一篇文章: 浅表性胃炎缺乏特异性浅表性胃炎的症状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