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临床很常见,在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中绝大多数有慢性胃炎改变,其发病随年龄而增加,男性多于女性。慢性胃炎常无特异性症状,而且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无平衡关系。

大多数患者无症状;

部分患者表现为上腹隐痛或不适、餐后饱胀、反酸、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等表现。

在确诊慢性胃炎时,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胃癌、慢性胆道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肝病等疾病要注意鉴别,以免发生误诊。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鉴别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胃癌在临床表现上有相似之处,在应用胃镜及活体组织检查之前易于混淆,所以应注意鉴别。不过通过胃镜及活体组织检查等,其区别显而易见。现从病史、症状、体征及胃液分析等方面将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鉴别要点简介如下。

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鉴别

慢性胃炎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鉴别

慢性胆道疾病

慢性胆道疾病主要指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这些疾病有上腹部胀闷不舒、暖气等症状,其症状的发生多与进食油腻食物有关,上腹疼痛往往较明显,可放射至胁肋及背部。B超、CT等检查可确诊。

功能性消化不良

该病属胃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由于胃排空障碍导致胃排空延迟而引起的一系列上消化道症状,表现为上腹部饱胀、嗳气、早饱、恶心、食欲减退等。多数患者伴有精神神经症状,其发病或病情加重常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胃镜检查结果正常,胃排空检查或胃电活动记录呈胃排空异常的表现。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远端食管发生炎症、糜烂乃至溃疡等病变,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上腹及胸骨后痛,严重者可发生吞咽困难。本病与慢性胃炎有许多相似之处,有许多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同时患有慢性胃炎,但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食管排空能力减退所致。经胃镜、食管24h监测、食管测压、滴酸试验及x线钡餐检查等可以确诊。

十二指肠憩室

十二指肠憩室有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呕吐等,餐后加重,X线钡餐检查可提供诊断的主要依据,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亦可明确诊断。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在临床上与慢性胃炎难于鉴别。有反复发作的急性胰腺炎病史,并伴有影响内、外分泌功能的临床表现,如糖尿病、腹胀、腹泻、脂肪泻、消瘦等。X线平片发现胰腺部位有钙化点,胰胆管造影可见胰管有形态改变。B超检查可协助诊断。

胃下垂

胃下垂与慢性胃炎在临床表现上也有诸多相似之处,况且有时胃下垂可伴有慢性胃炎,所以应注意鉴别。胃下垂多见于瘦长型患者,以胃脘胀满、纳食减少为主要症状,胃下垂之胃胀、胃痛伴有坠胀感,站立时加重,卧位时减轻。胃肠X线钡餐检查胃蠕动无力,胃小弯弧线最低点在髂嵴连线以下,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慢性肝病

慢性肝病主要是指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可有纳差、乏力、腹胀等症状。由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存在,故症状与慢性胃炎相似。但此类患者多有肝炎病史,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病原学检测及胃镜、B超等检查有利于确诊。

小结

目前,患慢性胃炎的病因及临床症状很复杂,在诊断过程中,医生应注意鉴别诊断。在治疗中,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的症状作出全面观察,方能做到对症下药。因患慢性胃炎有反复性和持续性的特征,在临床治疗中,预后需定期随访做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于慢性胃炎一般预后良好,萎缩性胃炎伴有重度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者有发生癌变可能,故应定期随访。参考文献[1].王丽梅.慢性胃炎的辨证治疗[J].河北中医,(1)[2].危北海.慢性胃炎的诊治经验[J].中国临床医生,(1)[3].杨玺.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10)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作者:徐勇斌

本文转载纯属分享,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提示:长按下方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a.com/nefsltx/5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