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运田主任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附义诊
胆汁反流性胃炎亦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指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幽门手术等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胃,使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和出血,减弱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引起H+弥散增加,而导致胃黏膜慢性病变。 本病属于属于中医学“口苦”、“呕吐”、“胃脘痛”等范畴。现代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情志损伤、疏泄失常、肝胆气逆、挟胆液上犯、袭扰胃腑,导致病人出现口苦、呕吐胆汁、胃脘疼痛、反酸、烧心、肚子胀、胃黏膜充血、糜烂、消瘦等症。 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过程中,各种因素或袭扰肝胆,或困扰胃腑,导致肝胃不和、气机上逆,致使胆液随气机上逆于胃,是导致本病发生的最主要的病理机制。 不同原因导致的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采取的措施就不同。 比如肝胃不和引起的胆汁反流,治疗上就要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肝胆湿热引起的胆汁反流,治疗上就要清肝利胆、降逆利湿;脾胃虚弱或瘀阻经脉引起的胆汁反流,治疗就要健脾和胃、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1岁,有胆汁反流性胃炎8年年,平时口苦,胃胀,纳差,消瘦。 刻下:口苦、胃胀,纳差较前加重,只能进流质饮食,消瘦,精神疲倦,大便干,2-3天1次,矢气少,平时不敢吃凉性食物,喜热饮,小便调,舌淡,苔白,脉弦细。全腹平软,上腹部胃脘部轻压痛。余腹部未见压痛,未触及硬结及肿物。 1诊断痞证(胆汁反流性胃炎) 证型:腑气不通,肝胃不和,肝胃虚寒 2处方处方:大柴胡汤合吴茱萸加味。 具体方药 柴胡15g黄芩15g芍药15g姜半夏15g 生姜30枳实15g大枣15g大黄10g后下 吴茱萸15,党参15g桂枝15 3剂,水煎服,每日1剂。 柴胡 姜半夏 枳实 效果:3剂药后复诊。 3复诊患者口苦消失,大便通畅,大便稍烂,每日1-2次,无腹痛,腹部轻松,胃纳转佳,胃胀明显减轻,精神好转,可以普通饮食,舌淡,苔薄白,脉弦有力。 方剂调整:因大便稀烂,在原方基础上去大黄,继续五剂。 结果:大便调,每日1次,胃胀基本缓解,口苦消失。复查胃镜如下,未见胆汁反流,仍有糜烂性胃炎,继续守方。 按语该病为中医的痞证,为何未选用半夏泻心汤之类的方剂,而选用大柴胡汤合吴茱萸汤加桂枝? 患者口苦,大便干,腑气不通,喜热饮,内有寒,脉弦细,肝气不达,肝胃虚寒,肝气横逆克胃,胃气不降,胃气上逆。 肝气不舒会口苦,桂枝平冲降逆,两方合用共凑暖肝疏肝,降逆通府,辛开苦降;肝气调达,胃气得降,恢复肝胃升降功能。 大柴胡汤无人参,由小柴胡汤去人参加减而成,避免留邪之意,但是此患者肝胃虚寒,需要吴茱萸汤温里驱寒补虚,而大柴胡汤取其通里调达之意。患者久病,仍需继服药加减进退调养。 医生 卢运田 副主任医师 男科妇科中医内科 简介 广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中医师,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男科临床及科研工作十多年,主持市级科题3项,发表论文4篇。 擅长 中医辨证治疗泌尿系肿瘤如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癌等,尤其在内分泌治疗、放疗、化疗后中医辩证治疗“减副”增效,对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以及复杂性泌尿道感染的中医辨证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也善用“经方”治疗内、外、妇、儿各科杂病。 出诊时间 每周周日下午,固生堂佛山市顺德区门诊部 义诊号源 11月10号,8.30-12.00,10个义诊号 11月17号,8.30-12.00,10个义诊号 11月24号,8.30-12.00,10个义诊号 12月01号,8.30-12.00,10个义诊号 注:文章配图来自rf.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a.com/nefsltx/4617.html
- 上一篇文章: 伊雅枫露middot新疆石河子分部净
- 下一篇文章: 天天好项目DZ海枫新材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