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二对牛弹琴
[duìniútánqín] 对牛弹琴(汉语成语)《对牛弹琴》是东汉学者牟融的代表作之一,选自《牟子理惑论》,讲述了战国时期公明仪为牛弹奏乐曲的故事。[1] 对牛弹琴比喻对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对不懂得美的人讲风雅。也用来讥讽人讲话时不看对象。[2] 作品名称 对牛弹琴 创作年代 东汉 作品出处 《牟子理惑论》 文学体裁 散文 作者 牟融 目录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名家点评 5作者简介 对牛弹琴作品原文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②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③。[3] 对牛弹琴注释译文对牛弹琴词句注释①操:琴曲。 ②犊(dú):小牛。 ③掉尾:牛因听到蚊、虻(牛蝇)的叫声,便摇尾驱赶。 ④奋耳:竖起耳朵。牛因听到小牛的叫声,便竖耳细听。 ⑤蹀躞(diéxiè):小步徘徊。[3] 对牛弹琴白话译文有个弹琴能手叫公明仪,他对牛弹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牛低着头吃草,就好像没听见任何声音一样。不是牛没有听见,是这美妙的曲子不适合牛的耳朵而已。 公明仪于是变换曲调,弹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声,还有一只孤独小牛的哞哞叫声。牛听了,马上摇动尾巴,竖起耳朵,因为不安而小步来回走动。[3] 对牛弹琴创作背景牟融向儒生们宣传佛理时,往往引用《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就讲了这个故事。[3] 对牛弹琴作品鉴赏对牛弹琴思想内容这个成语用以说明:办任何事情,都必须看对象.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后人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比喻向不懂道理的外行人讲高深道理是徒劳的。[3] 对牛弹琴艺术特色“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因为带有讥讽对方的口气,所以引用时必须区别对象。对于某些顽固的人来说,同他们讲道理,有时确实是“对牛弹琴”,白费劲儿。但是对于各种不同水平的群众来说,这个成语却不宜乱用。[4] 对牛弹琴名家点评东周文学家《庄子·齐物论》:“昭文善于弹琴,师旷精于音律,惠施好谈名理,他们各以自己的才能显示予世,而世人不能理解"。[3] 宋代学者载姚镕《齐东野语》载姚镕:“物之不灵,告以话语而弗听,俗所谓对牛马而诵经是已。”[4] 宋代禅师惟白《续灯录·汝能禅师》:“对牛弹琴,不入牛耳。”[5] 对牛弹琴作者简介牟融 牟融(?―79)字子优,东汉官员。北海安丘(今山东安丘西南)人。少时博学,以教授《大夏侯尚书》闻名州里。初任丰县令。永平五年(62年),经司徒范迁推荐,入京任司隶校尉。八年,代包成为大鸿胪。后历任大司农.司空等职。章帝即位,代赵患为太尉,与患共参录尚书事。 创美好生活就从艾斯兰德开始 CreateabetterlifestartingfromtheASLD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a.com/nefsltx/224.html
- 上一篇文章: 让城里孩子认识自然,103种路边常见植物
- 下一篇文章: 名家詞品瑤華集卷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