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E丨一條承載了我16年回憶的街道同
. 一個土生土長的海珠人 兩歲時從昌崗搬遷到南華中 之後16年的成長過程中 雖然和同福路沒有直接的聯繫 但這條路卻給我留下了無限回憶 今天我想帶你逛一下同福路 和你講述這裡的故事 準備好了嗎我們啟程吧:) 我們從西面出發這裏是同福西路 在這條完整的騎樓街漫步是最舒服的 人民橋和洪德路把同福西路一分為二 那座每天高峰期車流不息的過江大橋下 卻是另一番慢節奏的景象 來到路口這裏有間魚蛋粉 對就是那間我從幾歲開始吃的魚蛋粉 小時候說去大基頭吃魚蛋粉就是來這裡 以前哪有滿街的潮汕魚蛋粉 這裏的魚蛋粉就是我認知的第一種魚蛋粉印象 以前每次來老爸都會在隔壁士多買玻璃樽來喝 現在士多沒有了店也裝修了 是我們嘴刁了還是它真的變了 這碗魚蛋粉已經沒有以前的好吃了 事過境遷過去的只能留在心中了 這條小巷在旁邊樓盤建成之前 好似是沒有這麼寬落的 以前賣豬肉和海鮮的街檔 也好似不復存在了 一間味然香有什麼特別的 這你就不知道了味然香的牛丸 小巧又爽口可斷斤購買 以前奶奶會專門來這間店 買美味的牛肉丸回家煮給我們吃 縱觀整個廣州的騎樓建築群 同福路算是保護情況很好的一條老街了 過了這條橋我們就進入同福中路了 但是先別急我想先帶你在橋下走走 這是林氏涼茶舖 一間歷史悠長的傳統涼茶舖 儘管墻邊貼著各種媒體採訪的剪報 那塊價目牌上的價格依舊親民 林姨是這裏的主理人交談過程中得知 十幾年來她堅持用瓦煲熬製涼茶 稱自己有時要工作到深夜一兩點 為的只是讓街坊喝上廉價又實用的涼茶 林姨先讓顧客伸出舌頭讓她觀察 繼而詢問客人的一些現況 然後便開始盛裝涼茶 林姨坦言對街坊真正有效的涼茶 才能讓他們回頭再光顧 途中見有一位常客阿伯來店 凳未坐暖林姨已裝好涼茶遞其手中 林姨說她給我喝的這杯涼茶 能清熱解讀兼潤喉 我認為我喝到的不僅是藥效 更是滿滿的人情味 涼茶舖的不遠處有一間傳統粉麵店 多年來和附近街坊互相見證著成長 這裏的牛脷(牛舌)不得不試 厚身爽口又入味 搭配河粉簡直美味 清甜味鮮的牛三星湯 加上自製酸蘿蔔 這款廣州傳統小吃 是多少人的摯愛? 吃飽過後我們拐進小巷中 路過那些同福中居民的家門口 電線雜亂麻石凹凸是這裏特色 見我在拍照一位阿叔主動上前 跟我介紹眼前一棵歷史悠久的大榕樹 但由於數月前的斬除 現在只剩下扶墻的頑強樹根了 這種顏色單一突出號碼的「牛皮癣」 身為老廣的你又怎麼會陌生 夕陽西下 你並非「斷腸人」亦不在「天涯」 但你懂得珍惜嗎 這裏是海珠區少年宮 旁邊的廣州酒家也是喝茶的選擇之一 小學時爸媽替我報名這裡的不同課程 當時的自己好像會有點抗拒來上課 現在想起在這其實有過不少開心的時光 沒錯下一個停駐點在這 這間大家喜歡叫炸姨的小店 全名其實是炸加姨 (粵語借啲意的諧音) 但這不是最大的問題 最大的問題是每次看餐單 都會有一種每樣都想點 但胃只有一個的感歎 你難道不會嗎? 點單方式傳統需要自助手寫單據 然後交到店員手中 待炸物出品后亦需自行領取 領取炸物前不能錯過店內秘製醬汁 輕輕涂遍食物表面便可開吃啦 炸物有多美味我就不詳細展開了 只想說這小小一碟我幾分鐘就吃完了 飲奶茶識飲一定飲「私伙奶茶」 樣貌和幾塊錢的普通奶茶差不多 但實際上這杯奶茶內有乾坤 真正用到茶葉和砂糖25次人手拉茶製作 口感香滑飲出真正茶味奶味 多年來小店一直深受學生和街坊的喜愛 靠的就是炸姨的用心良心與堅持 ·廣州市南武中學· 我並不是畢業於南武中學 但在高中時期全區排名第一的爭奪中 南武中學就是最常被提到的競爭對手 小時候管這裏叫海幢公園 每次來都異常興奮 皆因這裡除了寺廟石塔 還有各種遊玩設施 多年前這裏取消公園的功能 還原成了單純的寺院 這個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貌似又回復了從前的清淨 上圖中這個店鋪以前可不是沙縣小吃 是小時候經常和家人光顧的一間糖水鋪 很抱歉我沒有記住店鋪的名字 因為我沒想到它會這麼快消失于此 長大以來那個小孩 早已擺脫針扎的恐懼了 而那間市紅會醫院 還是一如既往地服務著周邊街坊 以前住南華中的時候每到週末 就會不時和爸媽來森記吃腸粉粥做早餐 話說你有多久沒有陪家人吃一頓早餐了? 幾個月前專門回來吃煲仔飯 這裏還是老舊的樣子 沒想到最近一次來 擴店裝修的工程已經完成了 很高興記錄過店鋪裝修前的最後面貌 記錄過在那環境下吃的一份美味煲仔飯 這天來新店吃一碟鴛鴦腸 依舊量足美味 多希望這味道永恆不變 南村路路口的這間粉麵店沒有招牌 我也一直沒有得知其店名 只知道這裏出名得上過電視 只知道這裏的牛腩面很好吃 間中也會在高中午餐時間過來吃麵 直到最近才知道「海幢瑞芳」這個名字 軟身入味的牛腩搭配彈牙細麵 對於廣州人來說的普通美食 實際上卻需且吃且珍惜 ·廣州市第五中學· 一個度過最開心三年高中時光的地方 一個大概會留戀一輩子的地方 在這裏的回憶太多太多 畢業已經將近一年了 對這裡依舊無限掛念 只希望你越變越好 繼續往東走就會遇見芬芳甜品了 那個在同福路由一個鋪位開到三個的老字號 好似依舊深受街坊的喜愛 大家都說「糖不甩」是芬芳的招牌 除了這款近乎絕跡的傳統美食 我想很多人也和我一樣每每路過芬芳 都會被那股韭菜煎餃香味所吸引 還有那些經常在門口展示櫃出售的炸雲吞 原來是如此的肉嫩皮脆 廣式糕餅也是很出眾的一種傳統美食 而在同福東路的這間老字號贊記 卻是融合了現代感的新分店 令人欣喜看見傳統老字號繼續發展的曙光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喜歡的廣式糕餅 你喜歡老婆餅雞仔餅嫁女餅 抑或是蛋散煎堆和牛耳仔? 決定不了時我建議都帶回家:) 天色漸暗我們也快要走到同福東路的盡頭了 再往前就是市二宮和地鐵站了 看來要在這裏跟你道別了 . 一路過來我們走得有點慢我話也有點多 不知道你有沒有嫌我煩 但我還是想說 很開心有這條路的存在 很開心記錄了這裏的這麼多 儘管遺漏很多但足以回憶回味 沒錯 這就是我們的同福路 :) 文中提及食肆的有關資訊 ·榮昌潮汕風味館 海珠同福西路號·味然香(同福西路店)海珠同福西路號·林氏凉茶海珠同福西路與同福中路交界環珠直街街口·陳超記美食店海珠同福西路與同福中路交界環珠直街龍溪首約 ·炸加姨奶茶美食 海珠同福中路號 ·森記小食店 海珠同福中路號 ·海幢瑞芳飲食店 海珠同福中路聚榮東8號 ·芬芳甜品 海珠同福東路號 ·贊記龍鳳禮餅 海珠同福東路號 最近都非常忙,這篇文章也是一天擠一點時間慢慢地準備出來的。最近也到了不同地方喝了不少特別的咖啡,期待月底和大家分享咖啡店精選。大家有好的咖啡可以在後台或者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a.com/nefrybw/3271.html
- 上一篇文章: 办年货你只动鼠标也太没年味了照着这份攻
- 下一篇文章: 把这种常见植物都认清了,你就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