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廉花鸟草虫册》锦面绢本八开推篷式册页画心尺寸:纵24.9cm横26.4cm

蓝菊

扭肚藤

茶花

绣球

夜香

玉簪

南瓜花

鸡冠花

复制《居廉花卉草虫册》札记

刘慧芳

居廉,番禺人,是我国晚清时期杰出的国画家,善画花卉、翎毛、草虫及人物,所作设色妍丽,笔致工整。还擅长指画,尝作二十四番花信图。初从堂兄居巢学画,后又向宋藕塘、孟丽堂等人学习,能吸取各家之长。居廉不但尊重传统艺术经验,而且更为重视写生,以造化为师,在艺术上有所创造,自成一家。他的画对当时和后来的广东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岭南派著名画家高奇峰、高剑父、陈树人等都曾向他学过画。因此可以说,他是岭南的奠基人之一。

居廉生长在山青水秀、风景幽美的岭南,那里素有“花城”之誉,四季如春、百花争艳、鸟语花香、彩蝶纷飞。出于对自己乡土的依恋、对生活的热爱,他用妙笔表现这美丽的大自然,又曾自称为“隔山樵子”,晚年自号“隔山老人”,以表示自己热爱家乡之心。

居廉一生所作的画,内容极其丰富,取材也很广泛。如日常生活中的荸荠、莲藕等瓜果之类,以及粽子、白饭等也无不入画。但最为精彩的是他的花卉草虫。他对一花一叶、一草一虫,观察得十分细致,每次作画,总要经过再三推敲方才落毫,所以,笔下的各种草虫都十分真实,栩栩如生;笔下的花卉,优美姿态和鲜嫩质感跃然纸上,真是宛然天成。他的用笔、用色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夫,又能妙肖自然。

居廉《花卉草虫册》,绢本,画心纵二十四·八厘米,横二十六·二厘米,为居廉花卉草虫画中的代表作。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原作全册十二幅,从中精选出蓝菊、夜来香、山茶花、绣球花、扭肚藤、玉簪花、南瓜花、鸡冠花共八幅。每幅花卉各各配上了螳螂、蝴蝶、蚱蜢、知了、蜜蜂、纺织娘等草虫,画面更加生趣盎然。这一幅幅小品,用笔十分细腻,一丝不苟,形象逼真而生动。观赏这些作品,犹如倾听一阕抒情的小曲,又如读一首华丽的诗章。

朵云轩首次以木版水印技艺复制居廉作品,最大限度地再现了《居廉花卉草虫册》意态生动、笔法严整、色彩妍丽的效果,惟妙惟肖,达到了几乎乱真的境地。

这次我参加《居廉花卉草虫册》的绘稿工作,原稿到手后,首先进行了临摹,目的是熟悉作品,理解作者的用笔及着色方法,体验、摸索一下他的艺术风格和笔墨技巧。这种临摹是我们复制工作的预习,它好比是演员在演出前阅读剧本、背诵台词、培养感情一样,对剧中的角色没有深刻的认识、没有感情,就演不好戏,就没有艺术的感染力。通过临摹,我对居廉的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是运用细笔与没骨相结合的方法绘成的。细笔的地方如画中的草虫,细小的眼睛画得炯炯有神,腿脚勾勒得节节有力、富有弹性,翅膀轻如薄纱,筋络有条不紊,真是一丝不苟。因此在绘制时,必须聚精会神地注意神态、动向及每一笔的粗与细、光与毛、尖与圆、挺劲与柔和的微妙变化。因而对刻版也同样要求做到刀头具眼、笔笔到家。

他画的花卉用笔粗放,枝盛叶茂,花朵鲜嫩。他采用没骨画法,以较浓重的颜色,在将干未干时,上面“撞水”或撞上粉、石青、石绿等一些颜色一气呵成。这样在花瓣或叶子的边缘积上很深的硬口,在花瓣或叶子的中间,色彩轻薄透明,薄中取厚而且具有植物鲜嫩的质感。尤其是花瓣用艳丽的色彩撞上水或粉色,显得格外妍丽而清润。这样婀娜秀雅、引人喜爱的花容舞姿,是作者经过了反复推敲、精心提炼而成的艺术造型。因此,在复制时要特别注意,瘦一丝、肥一点都将有损于原作形象,来不得半点粗枝大叶。

以往朵云轩复制的多为齐白石、吴昌硕、青藤、白阳等人的写意画,或者是宋人团扇之类的工整细腻的绢本或纸本的工笔画,上色是一遍又一遍地层层渲染,由淡渐深的方法,比较容易掌握。而象居廉这种大量用“撞水”、“撞粉”的没骨积水法,还是第一次遇到。因此,在分色分版上,要多考虑水印时的难度,版子尽可能分得小一点,以免水印时,在木版上化工夫时间长,造成版面易干,致使画面水份不足,呈现干枯死板,影响质量。在用笔多的地方尤其要注意这一点。水印这道工序,除了要熟练掌握水印工具、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以外,同样也要对作品进行仔细揣摩,深入地研究原作的笔情墨趣,理解画家的骨法用笔和枯湿浓淡的气韵,以有利水印套版时掌握画面精神。为确保木版水印画品质,以达到乱真境地,在复制过程中,描绘刻稿、雕刻制版、水印复原这一道道工序,这一个个环节,都要做到胸有成竹、一丝不苟,如有一处失败,就将导致前功尽弃。

以上是我和其他同志在复制《居廉花卉草虫册》过程中的一点肤浅体会。今后我们必须继续提高艺术修养,精益求精,让更多的祖国传统绘画精品,通过木版水印传统艺术来复制再现,提供给国内外中国画爱好者欣赏和借鉴,使木版水印技艺更好地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服务。

朵云轩木版水印艺术馆

延安西路号3号楼3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a.com/nefpzff/3817.html